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 所属分类  >  民事案由   

追偿权纠纷

更新时间:2019-05-29   浏览次数:3527 次 标签: 追偿权纠纷 担保人追偿权 合伙债务追偿权

文章摘要:

【126、追偿权纠纷】1.追偿权可分为担保责任追偿权和合伙债务追偿权:A.担保责任追偿权(又称为担保人追偿权、代位求偿权),是指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B.合伙债务追偿权,是指合伙债务的债务人清偿债务后,对超出自己应承担数额部分享有向其他债务人追偿的权利。2.追偿权纠纷,是指享有追偿权的保证人和合伙债务人在行使追偿权时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文章摘要2:

目录

追偿权 回目录

    追偿权可分为担保责任追偿权和合伙债务追偿权:

    1.担保责任追偿权(又称为担保人追偿权、代位求偿权),是指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担保人只要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或者依据法律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即可取得对债务人的偿还请求权,即追偿权)。

    2.合伙债务追偿权,是指合伙债务的债务人清偿债务后,对超出自己应承担数额部分享有向其他债务人追偿的权利。

追偿权纠纷 回目录

    追偿权纠纷,是指享有追偿权的保证人和合伙人债务人在行使追偿权时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管辖 回目录

    追偿权纠纷案件,是由担保合同或者合伙协议引起的纠纷,故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者担保合同、合伙协议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陈其象律师 回目录

    ①担保人的追偿权以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或赔偿责任为前提,且承担赔偿责任的无效担保人对反担保人行使追偿权以反担保人有过错为前提,所以在担保责任追偿的情况下,使用本案由时需注意要求当事人仅就追偿权提起诉讼,同时法院应审查原告是否履行了担保责任和其他要求具备的提起追偿权的条件。

    ②合伙债务追偿发生的纠纷与合伙协议纠纷、联营合同纠纷的区别:

    A.合伙协议纠纷、联营合同纠纷是当事人对整个合伙协议或联营合同在签订、履行、变更、终止时发生的纠纷;

    B.合伙债务追偿的纠纷是仅就追偿权问题提起诉讼的纠纷。

法条链接 回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十二条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担保人因无效担保合同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或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内,要求有过错的反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

  担保人可以根据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对债务人或者反担保人另行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后,在其履行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其他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问题的答复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 十二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一人或者数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要求其他保证人清偿应当承担的份额,不受债权人是否在保证期间内向未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主张过保证责任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第四十条  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清偿数额超过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亏损分担比例的,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09修正)

    第三十五条  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经典案例 回目录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与何震追偿权纠纷上诉案

【裁判要旨】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后向该律师追偿产生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纠纷,律师事务所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追偿权之诉,而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先行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