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搜索条件: D533【情势变更】

情势变更原则

摘要1:情势变更原则是涉及合同履行的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合同履行前,当事人订约基础或环境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变更,致使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造成重大损害结果,而这种变化是当事人订约时不能预见、不能克服的,从而合同应当相应变化的规范。
【注释1】情势变更原则构成要件——(1)存在情势变更之事实(即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事实发生重大变化);(2)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3)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4)情势变更为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且不属于商业风险;(5)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
【注释2】情势变更法律效果——(1)重新协商(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2)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备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对建筑材料和人工费进行调整,对于超出风险幅度之外的工程款差价分摊而非由一方承担。——参考案例:《中昊公司与住总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
【注释3】情势变更举证责任——(1)情势变更构成要件由主张因情势变更而变更或解除合同一方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2)情势变更的发生可归责于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由相对方承担证明责任。
【注解1】(1)我国情势变更原则起初由原《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予以确认,最终规定在《民法典》第533条;(2)《民法典》第533条对情势变更的定义删除《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关于“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这一要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不可抗力排除情势变更之适用”的观点不具备正当性。
【注解2】情势变更的合同解除(《民法典》第533条)是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直接基于情势变更原则加以认定而不是通过当事人的解除行为——(1)与当事人的合同解除权存在区别;(2)合同解除的时间点与约定解除和一般的法定解除存在区别。
【注解3】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相似但不可抗力并非情势变更。——参考案例:(2021)新民终2号;(2021)最高法民申7490号
【注解4】房屋过户第二天收到征收公告卖方不能主张情势变原则反悔不卖。——参考案例:(2021)浙02民终5775号
【注解5】规划设计发生重大变化可以情势变更为由解除合同。

摘要2:(续)——参考案例:(2019)川民终453号
【注解6】因政府政策调整导致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或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解除合同。——参考案例:(2015)民提字第39号
【注解7】情势变更发生时间在订立合同之前不支持情势变更解除合同的诉请。——参考案例:(2019)最高法民申5813号
【注解8】(1)合同履行完毕才出现情势变更事实,合同所规定权利和义务都已经履行完毕,不存在情势变更适用空间;(2)如存在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应当通过迟延履行条款予以救济。——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民申1357号
【注解9】当事人是否有权以情势变更显失公平为由申请法院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在当事人互负债务,因发生不能归责于任一方的客观情况导致先履行一方无法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且后履行一方接受不完全履行的,其有权以按合同约定价款支付对其显失公平为由申请法院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参考案例:(2022)最高法民终125号
【注解10】双减政策属于情势变更事由。——参考案例:(2022)湘02民终1978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08-2-269-003】情势变更解除合同后的法律后果|(1)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另一方反诉继续履行合同,人民法院以情势变更判决解除合同时应按照公平原则对解除后果一并作出处理,不能仅就诉请解除一方的请求进行处理,应同时处理合同解除对主张履行一方的法律后果。(2)股权转让合同因情势变更解除后,转让方返还已收取的股权转让款的,受让方也应返还取得的标的物。当标的物价值明显减损时,就减损价值按照过错原则由当事人分担,更符合公平原则。——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民终1255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请求权人对同一诉讼请求提出多个不同的支持其主张的法律规范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审理|......3.合同履行过程中,国家政策发生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重大调整,导致当事人对相关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当事人主张适用情势变更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参考案例:(2022)最高法民再81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适用情势变更规定及双方损失合理分担的认定。——参考案例:(2023)宁民终73号
→【备注】情势变更不是法定的负责事由,受有损失的一方可要求合同解除请求方承担相应的补偿或赔偿责任。

【笔记】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施工方未主张变更、解除合同,工程竣工后结算时能否以情势变更原则提出变更、解除合同?

摘要1:【要旨】(1)情势变更原则是在合同签订后发生的客观情况,导致当事人“无法”公平履行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赋予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解除的权利。(2)当事人主张情势变更原则的时间点是在情势变更之后、合同继续履行之前,当事人在合同履行完毕后主张情势变更原则不予支持。——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511号;其他参考案例:《中昊公司与住总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
【裁判规则】(1)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如果属于情势变更情形,施工方有权在情势变更发生后、继续履行前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2)施工方未主张变更、解除合同而是选择继续施工的,在工程竣工后结算时提出以情势变更原则要求变更、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应当支持。
【注释1】适用情势变更条件|(1)时间条件(前提条件)——建筑材料价格的大幅变化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工程完工之前;(2)原因条件(前提条件)——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外在客观原因;(3)价格发生重大变化条件(核心条件)。
【注释2】(1)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实质要件——情势变更会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2)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程序要件——必须经过协商程序后由施工合同当事人自己提出。
【注释3】周边居民恶意阻挠施工导致工期延误超出承包人合理预见范围构成情势变更。

摘要2:【注解1】(1)当事人已明确约定价格波动属于承包人的风险范围,施工期间物价异常上涨,承包人以情势变更为由追加费用不予支持|建设方已经明确排除了因材料上涨等原因而进行价格调整的可能性,施工期间建材价格大幅上涨不属于当事人不可预见的情形。——参考案例:(2007)民一终字第81号民事判决书;(2)合同约定施工期间内包括主要建材价格产生变化的市场风险承担条款,说明当事人已预见建材价格变化的到市场风险,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属于正常的商业风险,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参考案例:(2013)民申字第1099号
【注解2】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对建筑材料和人工费进行调整,对于超出风险幅度之外的工程款差价分摊而非由一方承担。——参考案例:《中昊公司与住总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

【笔记】可变更合同的变更权是否受一年除斥期间限制?

摘要1:【要旨】(1)可变更合同的变更权应当受可撤销合同除斥1年除斥期间的限制,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变更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合同变更权的,变更权消灭;(2)情势变更原则适用于“合同成立以后”,因情势变更原则的请求人民法院变更合同的“变更权”不适于可变更合同1年除斥期间规定。
【注释】《民法典》已经取消可变更合同规定(但《民法典》第533条情势变更原则保留了变更合同的规定)。

摘要2

【笔记】因政府行为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是否构成违约责任?

摘要1:【要旨】(1)抽象行政行为一般属于不可抗力,不构成违约责任。(2)政府合法的行政征收行为属于不可抗力,不构成违约责任。(3)行政处罚不属于不可抗力,但因行政处罚而执行政府决定不履行合同不构成违约责任。(4)开发商因政府部门变更规划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的,属于因第三人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而不属于不可抗力,开发商仍应承担违约责任。
【注释】(1)根据《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32条第1款规定,合同成立后因政策调整可以认定为情势变更事由;(2)因政府行为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构成情势变更而解除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
【解读】审判实践中判断政府行为是否构成不可抗力应当看两个方面|(1)政府行为是否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2)政府行为是否确实对合同的履行产生了实质影响。只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才能认定政府行为构成不可抗力。——《政府行为如果不构成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能认定为不可抗力——四川省攀枝花科技有限公司诉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例分析》,载《商事审判指导》(总第47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年版,第92页
【注解】因政府政策导致一方义务履行不能,对于不能履行该项义务不存在过错,无需承担违约责任。——参考案例:(2022)最高法民终125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请求权人对同一诉讼请求提出多个不同的支持其主张的法律规范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审理|......3.合同履行过程中,国家政策发生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重大调整,导致当事人对相关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当事人主张适用情势变更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参考案例:(2022)最高法民再81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适用情势变更规定及双方损失合理分担的认定|情势变更,就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作为双方当初订立合同的基本情势,若非因当事人的过错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继续履行原定的合同条款将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则当事人可要求变更、解除合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情势变更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在此种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违约问题,至于应否产生其他的损害赔偿责任,则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本案因国家政策的调整,继续履行合同确实存在合作一方利益失衡的问题,符合合同履行障碍中的情势变更情形。依据该原则解除合同后,因情势变更不是法定的免责事由,受有损失的一方在合同被解除的

摘要2:(续)同时,根据合同性质和履行情况,可要求合同解除请求方承担相应的补偿或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在调整尺度的价值取向把握上,应当充分注意利益均衡,根据公平原则合理确定损失的处理。——参考案例:(2023)宁民终73号
→【备注】因情势变更不是法定的负责事由,受有损失的一方在合同被解除的同时,根据合同性质和履行情况,可要求合同解除请求方承担相应的补偿或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案例库】虽合同约定无论因何种原因导致合同解除,一方需承担违约责任,但因政策变化导致合同解除,未有证据证明迟延履行的,不能轻易认定一方违约|在涉矿产资源增资扩股、合作合同纠纷中,应依据双方合同约定来判断合同目的是否实现。在一方主张合同目的已经实现,对方应当依约继续履行支付义务;一方反诉主张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合同应当终止履行,对方应当返还已支付的出资额情况下,应当查明合同目的是否实现,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的原因。当出现因政策调整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形时,应当结合合同约定、政策调整等因素确定双方责任。在合同约定无论因何种原因导致合同解除,一方需返还另一方出资额,并以一定比例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下,考虑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判令违约方承担返还已收取的出资款及未及时返还的资金占用费损失较为妥当。——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民终142号

【笔记】公司撤销部门是否属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情形?

摘要1:解读:(1)《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应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发生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均无法预见的、由于不可抗力或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等导致的、不以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任何一方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情况的变化。(2)公司撤销部门不属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规定的情形。

摘要2

【笔记】当事人约定发生争议时协商解决,一方未经协商能否向法院起诉?

摘要1:问题:当事人约定发生争议时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法解决则向法院起诉,一方未经协商能否向法院起诉?
解读:(1)起诉权是法定的权利,除非法律规定外,当事人不得自行约定排除或者限制;(2)当事人约定发生争议时协商解决,一方未经协商向法院起诉,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予受理;(3)但有可能导致对方要求赔偿律师服务费损失以及主张案件受理费由起诉方(过错方)承担。
【注释1】(1)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付款期限内双方均不得起诉的约定有效,但并不产生一方起诉法院不予受理的法律效果;(2)另一方有权反诉主张起诉方因违反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约定造成损失(律师费和案件受理费由起诉方承担)。
【注释2】(1)通常情况下被告不能反诉请求原告赔偿律师费和案件受理费(性质上属于损害赔偿之诉,与本诉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2)例外情形为原告违反一定期限不得起诉之约定的,因存在关联性,被告可以反诉原告赔偿律师费和案件受理费。

摘要2

【笔记】合同单方解除权是否包括违约方解除合同和情势变更解除合同情形?

摘要1:解读:合同单方解除权不包括违约方解除合同和情势变更解除合同情形——(1)《民法典》第565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主要是依据《民法典》第562条第2款、第563条的规定进行,而不包括《民法典》第533条、第580条规定;(2)对于《民法典》第533条、第580条规定必须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才能行使的解除权,在性质上应当属于形成之诉而不是对解除权行使的确认之诉。

摘要2:【注解】违约方不能单方通知解除合同|违约方以单方意思表示主张解除的合同,守约方不同意,不产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民申5627号

【笔记】当事人主张情势变更解除或者变更合同作为抗辩理由提出是否属于审理范围?

摘要1:问题:当事人主张情势变更解除或变更合同是应当作为诉讼请求(反诉请求)提出还是可以作为抗辩理由提出?
解读:(1)《民法典》第533条第1款规定,情势变更“在合理期限内协商补偿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2)当事人主张情势变更解除或者变更合同应当作为诉讼请求而不能作为抗辩理由提出,否则不属于法院审理范围。

摘要2

【笔记】未与对方协商能否直接主张情势变更请求法院解除或变更合同?

摘要1:解读:《民法典》第533条第1款规定情势变更“与对方重新协商”之再交涉义务是不真正义务,当事人未与对方重新协商不影响直接主张情势变更请求法院解除或变更合同,但当事人应当承担迟延协商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协商所造成的扩大损失后果承担责任。
【解析】《民法典合同编解释》第32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判决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应当综合考虑合同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当事人重新协商的情况以及因合同变更或者解除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等因素,在判项中明确合同变更或者解除的时间。”——明确将“当事人重新协商的情况”作为“合同变更或者解除的时间”的因素之一。
【注解】有观点认为——重新协商仅仅为单纯的法律倡导,并非一方权利或者义务。

摘要2

【笔记】当事人能否以情势变更为由主张免除违约责任?

摘要1:解读:(1)情势变更制度的重点在于通过变更或解除合同实现风险的公平分担(“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不承担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违约责任;(2)除此之外并不当然产生违约责任免除的效果,当事人以情势变更为由主张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民申5339号

摘要2:【注解】租赁合同适用情势变更制度解除无需承担违约责任,但理应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房屋空置期的经济损失。——参考案例:(2022)湘02民终19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