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搜索条件: 民事回避

回避

摘要1:【目录】回避适用人员(回避对象);回避情形(回避事由);《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3条、第44条、第45条新规定回避情形;回避类型;回避方式;当事人申请回避;回避决定权;违反回避法律后果

摘要2:【注解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行使回避权有两个时间点:(1)在当事人接到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后法庭调查开始前提出;(2)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条件:回避事由是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表中才知道)。
【注解2】如果全部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才知道回避事由且该事由确属审判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1)当事人已无申请回避权,法院无须就回避申请向当事人作出决定,也可以不答复当事人;(2)经调查,审判人员与本案确有利害关系,很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的,法院应当要求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自行回避。
——参考:《民事审判实务问答》225.庭审终结后当事人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如何办理
【注解3】能否申请受诉法院整体回避?|《民事诉讼法》对回避的规定针对的是案件审判人员及相关人员,其对象并非某个法院,法院整体回避的请求无法律依据。——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8)最高法民申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