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 所属分类  >  刑事解读   

刑罚目的论

更新时间:2015-09-04   浏览次数:1003 次 标签: 暂无标签

文章摘要:

刑罚是有目的的,即所谓刑罚目的论。

文章摘要2:

目录

概念 回目录

    刑罚是有目的的,即所谓刑罚目的论。

刑罚目的论具有重要法律地位 回目录

    1.刑罚目的是决定或者制定刑罚的根据;

    2.刑罚目的决定刑罚承受的主体范围;

    3.刑罚目的决定刑种、量刑原则和标准、刑罚执行。

刑罚目的论种类 回目录

    1.报应刑论;

    2.目的刑论。

报应刑论(即报应主义) 回目录

   一、报应刑论的价值观念和理论基础是正义和公平:

    1.国家采取刑罚惩罚犯罪是基于正义的要求;

    2.使罪犯受到惩罚本身就实行了正义。

   二、报应刑论特点:

    1.报应刑论往往具有客观倾向:

    A.重视行为及其对社会危害性;

    B.重视惩罚和事后问责。

    2.报应刑论属于理性主义刑罚学说:

    A.是启蒙思想家为了维护个人尊严、自由而提出的学说;

    B.并非残酷、野蛮的学说。

   三、报应刑论缺点:

    1.过于消极;

    2.刑罚目标不可知。

   四、报应刑论的要求:

    1.有罪必罚;

    2.罪刑相称。

目的刑论 回目录

    目的论(即预防主义)是指刑罚是预防犯罪的。

   一、预防犯罪的两个层次:

    1.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

    2.最终消灭犯罪。

   二、预防犯罪两个内容: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特殊预防。

    A.对象:预防犯罪人(包括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被判刑的人)重新犯罪;

    B.途径:教育改造(劳改犯:教育刑论)、剥夺犯罪能力(监狱的作用)、消灭犯罪能力(死刑)。

    2.一般预防:指预防尚未犯罪的人实施犯罪。

    A.对象:犯罪人以外的社会成员(危险分子、不稳定分子、犯罪的被害人及其他社会成员)。

    B.途径:通过对犯罪人判刑来实现。

我国刑法采折中制度 回目录

    以公正报应主义为基础的目的主义。

标签

暂无标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