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 所属分类  >  刑事解读   

被害人过错量刑情节

更新时间:2017-02-05   浏览次数:2567 次 标签: 被害人过错

文章摘要:

被害人过错是指对被害人实施的诱发犯罪行为人产生犯罪意识或激化犯罪行为的不当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文章摘要2:

目录

概念 回目录

    被害人过错是指对被害人实施的诱发犯罪行为人产生犯罪意识或激化犯罪行为的不当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作为量刑情节的被害人过错要件 回目录

    1.被害人实施了先行不当行为:被害人本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损害被告人的正当法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当行为。

    2.被害人侵犯了被告人的正当法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3.先行不当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关联性:

    A.利益关联性:是指被害人不当行为侵害的正当法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与被告人相关,并且足以引发被告人的报复行为;

    B.时间关联性:是指不当行为发生或者持续时间与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即犯罪行为应发生在不当行为正在进行中或者结束后不久。

被害人过错从宽处罚幅度 回目录

    1.被害人明显过错的从轻比例般为减少基准刑的20-30%;

    2.被害人一般过错的从轻比例一般为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陈其象律师提示 回目录

    ①《量刑指导意见》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过错的从宽处罚幅度:

    A.被害人过错一般不属于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的范畴;交通肇事犯罪及防卫过当等特殊情况除外。

    B.一般认为是量刑情节。

    ②我国当前刑事政策已明确要求将被害人过错,特别是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中的被害人过错,作为从宽量刑情节,并在适用范围上从死刑案件扩展到普通刑事案件。

    ③交通肇事罪一般不应再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量刑情节从宽处罚;如果被告人因逃逸而认定其应负事故全部责任时,被害人事实上过错可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④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不应当在因被害人有过程而对被告人予以从宽处罚。

    ⑤对被告人的量刑轻重应该与被告人的可谴责性大小成正比,与被害人所应分担的责任成反比:

    A.谴责性降低说:认为在一些犯罪中被害人的在先行为,不论是否应该谴责,只要该行为推动了被告人的暴力反应,那么被告人的受谴责性都应该适当降低;

    B.责任分担说:认为在一些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使得犯罪的发生或者犯罪危害后果的产生不能完全归咎于被告人,此时犯罪行为的部分责任应归咎于被害人。

法条链接 回目录

《刑法》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六十一条 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

    18、当宽则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重视依法适用非监禁刑罚,对轻微犯罪等,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不大,有悔改表现,被告人认罪悔罪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对具备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罚,并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重视运用非刑罚处罚方式,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予以训诫或者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建议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的政策,对于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发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案件,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

  22、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量刑规范 回目录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 

    三、常见量刑情节适用

    19、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案发原因、被害人过错的程度或者责任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被害人有一般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一定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经典案例 回目录

·官其明故意杀人案

——如何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裁判要旨】如何认定刑事被害人的过错?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是指被害人作出的,与被告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应受非难的行为。

    对刑事被害人过错的判断,应采取主客观相一致的标准,看被害人实施是否具备四个条件:

    A.被害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B.被害人实施了相应的行为(包括语言和动作);

    C.被害人实施的是一种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行为;

    D.被害人的过程是被告人实施相应犯罪的原因。

·刘宝利故意杀人案

——如何认定被害人过错

【裁判摘要】

    ①被害人过错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有:(1)过错方系被害人;(2)被害人必须出于故意,(3)被害人须实施了较为严重的违背社会伦理或违反法律的行为;(4)被害人的过错行为须侵犯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或者正当利益。(5)被害人的过错行为须引起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激化了加害行为的危害程度。

    ②确认被害人过错时,不仅要分析是否具备以上五点,还应当全面考察案件的来龙去脉、发案背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套用。如果刑事犯罪的被害人故意侵犯被告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权利,该行为引发了犯罪或加重犯罪侵害程度的,通常应当遵照《纪要》的规定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综合分析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进行量刑。但是,若被害人的上述行为由于被告人的先行侵犯行为所引起,其行为属于“以不法制不法”的,就不能简单认定为过错行为。

·张加佳、张勇建、郑金田寻衅滋事案  

——被害人过错的认定与适用

【裁判要点】被害人过错应是被害人实施了过错行为,且该行为具有法律上或道义上的不适当,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客观上直接影响了犯罪行为的产生、发展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