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 所属分类  >  民商专题精解   

医疗事故赔偿数额

更新时间:2015-11-13   浏览次数:1208 次 标签: 暂无标签

文章摘要:

医疗事故赔偿数额

文章摘要2:

目录

医疗事故具体赔偿数额 回目录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第51条、第52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数额计算公式为:

    医疗事故赔偿数额=[⑴医疗费+⑵误工费+⑶住院伙食补助费+⑷陪护费+⑸残疾生活补助费+⑹残疾用具费+⑺丧葬费+⑻被扶养人生活费+⑼交通费+⑽住宿费+⑾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事故等级系数(对应伤残等级系数)×责任程度系数(对应过失相抵规则)×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医疗事故赔偿数额确定原则 回目录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4.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医疗机构应当承担非事故性医疗损害)。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和标准 回目录

   一、医疗费

    1.医疗费赔偿金额=已发生医疗费用(不含原发病医疗费用)+与其医疗费用。

    2.已发生医疗费=挂号费(普通门诊挂号费+专家门诊挂号费)+住院费(床位费+医疗机构的护理费+其他在住院期间医院收取的费用)+检查费(治疗所需的各种医疗检查费用)+治疗费(各项治疗费用)+药费(购买治疗所需药品的费用)+其他(如,器官移植费、聘请专家会诊费等)。

    3.预期医疗费=基本医疗费用。

   【提示】

    ①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②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

    1.患者有固定收入的:

    A.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提示】一般收入者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收入标准(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B.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

   【提示】高收入者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收入标准(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

    2.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提示】无固定收入者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收入标准(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提示】住院伙食补助费赔偿金额=住院时间×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保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四、陪护费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提示】陪护费赔偿金额=陪护天数×陪护人数×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

    1.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

    2.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提示】残疾人生活补助费赔偿金额=伤残等级×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平均生活费×赔偿期限

   六、残疾用具费

    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提示】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普及型器具的费用

   七、丧葬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提示】丧葬费的赔偿金额=按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目前没有全国统一标准]计算出的数额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1.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

    2.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

    3.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提示】

    ①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被扶养人的人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扶养年限

    ②扶养年限=A.16-实际年龄(适用于被扶养人不满16周岁的);

                B.20年(适用于被扶养人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

                C.75-实际年龄(适用于被扶养人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且60周岁以上的)。

   九、交通费

    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提示】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单据额之和 

   十、住宿费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提示】住宿费赔偿金额=住宿天数×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1.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2.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提示】

    ①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金额=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年限

    ②年限=A.最长不超过6年(适用于患者死亡的);

            B.最长不超过3年(适用于患者残疾的)。 

   十二、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

    1.参照本条例第50条的有关规定计算;

    2.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十三、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

    1.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

    2.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十四、死亡赔偿金【没有规定】   

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结算 回目录

    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 

陈其象律师提示 回目录

    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只是规定在确定医疗事故具体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三个因素,但是没有明确规定究竟应当如何考虑这些因素。

    通常理解为医疗事故等级对应人身损害赔偿的伤残等级系数、责任程度对应人身损害赔偿的过失相抵规则、原有疾病与医疗事故因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排除赔偿范围。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已废止)第3条规定,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的民事案件,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时是“参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规定办理。

法条链接 回目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九条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五十一条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第五十二条 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

标签

暂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