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 所属分类  >  刑事解读   

犯罪主观要件

更新时间:2014-12-29   浏览次数:1477 次 标签: 暂无标签

文章摘要: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完成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实施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心理态度。

文章摘要2:

目录

概念 回目录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完成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实施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心理态度。

罪过 回目录

    1.罪过是犯罪主观要件必要要素。

    2.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无罪过即无刑事责任)。

    3.罪过的法定心理形式:故意和过失。

    A.罪过至少需要有过失。

    B.反对主观归责论和客观归责论: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免责(无罪)。

    4.罪过的生理基础:

    A.刑事责任年龄;

    B.刑事责任能力。

    5.罪过和刑事责任同时性原理:

    A.犯罪心理(行为时罪过心理)与犯罪行为同时(存在)性原理;

    B.原因上自由行为的例外:指行为人故意自陷于无责任状态,则以自陷前的精神状态为准确定刑事责任。

犯罪目的 回目录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

    1.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

    2.两种意义上的犯罪目的:

    A.第一种意义上犯罪目的: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直接危害结果的希望;

    B.第二种意义上犯罪目的:指行为人通过第一种犯罪目的所进一步追求的非法利益和结果。

犯罪动机 回目录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和思想活动。

    1.犯罪动机产生条件:

    A.行为人内在需要和愿望;

    B.外界的诱因和刺激。

    2.犯罪动机作用:

    A.影响定罪:犯罪动机是以情节严重、恶劣为要件的犯罪的构成要件。

    B.影响量刑(犯罪动机主要作用)。

陈其象律师提示 回目录

    ①我国刑法理论对罪过(故意与过失)存在三种鉴定标准:

    A.结果标准说:罪过的核心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B.行为标准说:罪过的核心在于对危害社会行为的心理态度;

    C.双重标准说:罪过的核心不仅在于对危害行为的态度,而且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②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第15条的规定,罪过的核心是危害社会的结果(唯有结果标准说才符合我国刑法规定),并非危害社会的行为:

    A.行为人的“明知”、“预见”是指对“危害社会结果”的认识;

    B.行为人“希望”、“放任”、“轻信能够避免”是指对“危害社会结果”的态度。

上一篇: 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   

下一篇: 犯罪客体

标签

暂无标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