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搜索条件: 潜逃

孙某某交通肇事案

摘要1:孙某某交通肇事案——交通肇事逃离现场后又投案自首的行为能否认定“肇事逃逸”
【裁判摘要】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与“立即投案”均是“接受法律追究”的表现形式,两者具有内在联系。
①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
②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
A.如果肇事人“立即报案”,说明肇事人离开现场与“主动投案”两个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反映出肇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接受法律追究”的意向,客观上也已经开始实施“接受法律追究”的行为,不应认定其“逃逸”;
B.如果肇事人“逃离现场”后没有立即投案,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事后投案”,则说明肇事人的“逃离”与“投案”分属两个独立的行为,应认定为“逃逸”。
③“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与“立即投案”均是“接受法律追究”的表现形式,两者具有内在联系,缺一不可:
A.“逃逸”应当包含两层解释,一是逃离现场,不履行救助义务;二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畏罪潜逃
B.“畏罪潜逃”包含了“不履行救助义务”;“不履行救助义务”是“畏罪潜逃”的外在表现之一。
④认定肇事人“逃逸”不能仅仅看肇事人是否离开现场,其关键在于肇事人是否同时具备“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立即投案”的行为特征。
⑤以下情形之一,均属于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为:
A.肇事人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后没有立即投案;
B.肇事人虽然立即投案,但有能力履行却没有履行积极救助义务。
④认定肇事人“逃逸”不能仅仅看肇事人是否离开现场,其关键在于肇事人是否同时具备“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和“立即投案”的行为特征。
⑤以下情形之一,均属于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为:
A.肇事人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后没有立即投案;
B.肇事人虽然立即投案,但有能力履行却没有履行积极救助义务。

摘要2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有关问题的答复【废止】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有关问题的答复(2003年8月27日 法研[2003]132号)
【摘要】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后潜逃至异地,其罪行尚未被异地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异地司法机关留置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摘要2

关于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在法院审理期间潜逃应宣告中止审理的批复【废止】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在法院审理期间潜逃应宣告中止审理的批复(1988年7月6日 法(研)复〔1988〕29号)
【摘要】经研究,我们认为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在法院审理期间潜逃,人民法院应决定中止审理,俟被告人追捕归案后,再恢复审理。
  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已潜逃的,人民法院应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在被告人追捕归案后,再提起公诉;在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即使在起诉书副本尚未送达取保候审的被告人之前,被告人已潜逃的,人民法院仍应决定中止审理,俟被告人追捕归案后,再恢复审理。
  中止审理的时间,不计入案件审理期限内。

摘要2:【备注】本篇法规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79年至1989年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的通知(第二批)(发布日期:1996年12月31日,实施日期:1996年12月31日)废止(原因:该批复已被1994年3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代替)

取保候审期间潜逃后又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应认定自首

摘要1:【裁判要旨】对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潜逃,后又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行为,从自首的实质要件及立法宗旨考量,并遵循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应当认定自首。
【案号】一审:(2012)济阳刑初字第146号 二审:(2012)济刑一终字第95号

摘要2

王某某故意杀人、非法拘禁案

摘要1:【问题提示】网上通缉逃犯,因其他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而如实供述办案民警未掌握的被通缉罪行,是否构成自首?
【要点提示】被网上通缉的逃犯,在潜逃期间因其他罪行被拘留,如实供述了办案民警尚未掌握的被通缉罪行,可以自首论。
【裁判要旨】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办案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还未掌握,但是其他地区的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应以自首论。
【案例索引】一审: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5)三刑初字第33号(2005年7月15日)(未上诉、抗诉)

摘要2

彭某某贪污、挪用公款案——如何认定以挪用公款手段实施的贪污犯罪

摘要1:[第236号]彭某某贪污、挪用公款案——如何认定以挪用公款手段实施的贪污犯罪
【裁判要旨1】挪用公款后,没有掩饰、隐匿、在有关账目上作价,只是其负责的款项发生了短款现象,应以挪用公款罪论处。
【裁判要旨2】不是主动、自觉归还公款,而是出于其他目的归还公款的,不能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中的归还。
【裁判要旨3】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已挪用未携带的部分不以贪污罪论处。

摘要2

张某某交通肇事案

摘要1:张某某交通肇事案——交通肇事后逃逸与交通肇事犯罪后潜逃的区分
【裁判要点】肇事人已履行交通肇事后的法定义务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逃跑,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犯罪后潜逃
【案件索引】
  一审: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2013)东刑初字第256号(2013年7月4日)
  二审: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东刑一终字第30号(2013年12月17日)

摘要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单位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单位应否承担返还其预收货款的责任问题的批复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单位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单位应否承担返还其预收货的责任问题的批复(1989年1月3日法(经)复<1989>1号)
【摘要】
一、我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并没有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后,单位可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武汉市径河农工商公司购销经理部(简称购销经理部)与华中轻工贸易公司(简称贸易公司)签订合同后,贸易公司按合同约定将39万元预付货款汇给了购销经理部。购销经理部负责人涂仰善非法占有预付货款并用于潜逃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或者免除购销经理部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由于购销经理部已被撤销,所欠贸易公司的货款应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河径农场成立的清理小组负责返还。

摘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