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 所属分类  >  民事案由   

海难救助合同纠纷

更新时间:2022-10-24   浏览次数:2274 次 标签: 海难救助合同纠纷

文章摘要:

【207、海难救助合同纠纷】1.海难救助合同,是指遭遇海难无力自行施救脱险的船舶,与救助人就救助事项达成的有关权利义务方面的书面或口头协议。2.海难救助合同纠纷,是指救助人与被救助人因海难救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所产生的纠纷。

文章摘要2:

目录

海难救助 回目录

海难救助,是海商法中特有的法律制度,是针对海上的特殊风险而产生的。是指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等,由他人进行救助的行为。

海难救助合同 回目录

海难救助合同,是指遭遇海难无力自行施救脱险的船舶,与救助人就救助事项达成的有关权利义务方面的书面或口头协议。

法律特征 回目录

1.由于救助合同一般是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订立的,双方当事人没有充分的时间对合同的条款进行协商,故救助合同不是一种完全意思自治的合同;

2.海难救助包括对物的救助也包括对人的救助,对人的救助是国际法规定的义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救助(在仅救助人的情况下,是不能取得救助报酬的);

3.合同救助采用的是“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原则,在救助成功前,救助任均无救助报酬的请求权。为避免拖延救助的时机,故“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一般均采用格式合同。

海难救助合同纠纷 回目录

海难救助合同纠纷,是指救助人与被救助人因海难救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所产生的纠纷。

管辖 回目录

海难救助合同纠纷案件,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被救助的船舶以外的其他获救财产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陈其象律师提示 回目录

①海难救助合同采取的是“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原则,但为了鼓励对油轮的救助,在涉及环境污染的救助中采用“无效果,也给予补偿”的特别补偿原则;在救助人无过失的情况下,救助人的救助防止了环境损害,但无效果,仍可补偿其实际支出;若救助人成功防止了环境损害,则可取的高于实际支出的补偿。

②海上救助不同陆上救助之处在于救助人在海上或者其他可航水域,若能成功帮助遇险船舶、货物脱离危险,则有权为自己的救助行为请求报酬,并对获救的财产享有留置权。

处理具有涉外因素的的海难救助合同时,法院要先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协议选择了外国法律作为准据法,只有在排除了适用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外国法情况下,才可以将我国法律作为准据法予以适用。

法条链接 回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

    第三十一条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第一百七十一条  本章规定适用于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的救助。

  第一百七十二条  本章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船舶”,是指本法第三条所称的船舶和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艇。

  (二)“财产”,是指非永久地和非有意地依附于岸线的任何财产,包括有风险的运费。

  (三)“救助款项”,是指依照本章规定,被救助方应当向救助方支付的任何救助报酬、酬金或者补偿。

  第一百七十三条  本章规定,不适用于海上已经就位的从事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或者生产的固定式、浮动式平台和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

  第一百七十四条  船长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有义务尽力救助海上人命。

  第一百七十五条  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就海难救助达成协议,救助合同成立。

  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遇险船舶的船长或者船舶所有人有权代表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

  第一百七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经一方当事人起诉或者双方当事人协议仲裁的,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者裁决变更救助合同:

  (一)合同在不正当的或者危险情况的影响下订立,合同条款显失公平的;

  (二)根据合同支付的救助款项明显过高或者过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的。

  第一百七十七条  在救助作业过程中,救助方对被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

  (一)以应有的谨慎进行救助;

  (二)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三)在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寻求其他救助方援助;

  (四)当被救助方合理地要求其他救助方参与救助作业时,接受此种要求,但是要求不合理的,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金额不受影响。

  第一百七十八条  在救助作业过程中,被救助方对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

  (一)与救助方通力合作;

  (二)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三)当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已经被送至安全地点时,及时接受救助方提出的合理的移交要求。

  第一百七十九条  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助,取得效果的,有权获得救助报酬:救助未取得效果的,除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条或者其他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无权获得救助款项。

  第一百八十条  确定救助报酬,应当体现对救助作业的鼓励,并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

  (一)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的价值;

  (二)救助方在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

  (三)救助方的救助成效;

  (四)危险的性质和程度;

  (五)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其他财产和人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

  (六)救助方所用的时间、支出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

  (七)救助方或者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

  (八)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

  (九)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情况;

  (十)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能和设备的价值。

  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

  第一百八十一条  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是指船舶和其他财产获救后的估计价值或者实际出卖的收入,扣除有关税款和海关、检疫、检验费用以及进行卸载、保管、估价、出卖而产生的费用后的价值。

  前款规定的价值不包括船员的获救的私人物品和旅客的获救的自带行李的价值。

  第一百八十二条  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救助方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获得的救助报酬,少于依照本条规定可以得到的特别补偿的,救助方有权依照本条规定,从船舶所有人处获得相当于救助费用的特别补偿。

  救助人进行前款规定的救助作业,取得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效果的,船舶所有人依照前款规定应当向救助方支付的特别补偿可以另行增加,增加的数额可以达到救助费用的百分之三十。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认为适当,并且考虑到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判决或者裁决进一步增加特别补偿数额;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增加部分不得超过救助费用的百分之一百。

  本条所称救助费用,是指救助方在救助作业中直接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实际适用救助设备、投入救助人员的合理费用。确定救助费用应当考虑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八)、(九)、(十)项的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本条规定的全部特别补偿,只有在超过救助方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能够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方可支付,支付金额为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报酬的差额部分。

  由于救助方的过失未能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剥夺救助方获得特别补偿的权利。

  本条规定不影响船舶所有人对其他被救助方的追偿权。

  第一百八十三条  救助报酬的金额,应当由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各所有人,按照船舶和其他各项财产各自的获救价值占全部获救价值的比例承担。

  第一百八十四条  参加同一救助作业的各救助方的救助报酬,应当根据本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的标准,由各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受理争议的法院判决或者经各方协议提请仲裁机构裁决。

  第一百八十五条  在救助作业中救助人命的救助方,对获救人员不得请求酬金,但是有权从救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救助方获得的救助款项中,获得合理份额。

  第一百八十六条  下列救助行为无权获得救助款项:

  (一)正常履行拖航合同或者其他服务合同的义务进行救助的,但是提供不属于履行上述义务的特殊劳务除外;=

  (二)不顾遇险的船舶的船长、船舶所有人或者其他财产所有人明确的和合理的拒绝,仍然进行救助的。

  第一百八十七条  由于救助方的过失致使救助作业成为必需或者更加困难的,或者救助方有欺诈或者其他不诚实行为的,应当取消或者减少向救助方支付的救助款项。

  第一百八十八条  被救助方在救助作业结束后,应当根据救助方的要求,对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

  在不影响前款规定的情况下,获救船舶的船舶所有人应当在获救的货物交还前,尽力使货物的所有人对其应当承担的救助款项提供满意的担保。

  在未根据救助人的要求对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提供满意的担保以前,未经救助方同意,不得将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从救助作业完成后最初到达的港口或者地点移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在海上或者通海水域发生的与船舶或者运输、生产、作业相关的海事侵权纠纷、海商合同纠纷,以及法律或者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海事纠纷案件由海事法院及其上级人民法院专门管辖。

经典案例 回目录

·指导案例110号: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诉阿昌格罗斯投资公司、香港安达欧森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海难救助合同纠纷案

【裁判要点】

1.《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商法规定救助合同“无效果无报酬”,但均允许当事人对救助报酬的确定可以另行约定。若当事人明确约定,无论救助是否成功,被救助方均应支付报酬,且以救助船舶每马力小时和人工投入等作为计算报酬的标准时,则该合同系雇佣救助合同,而非上述国际公约和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救助合同。

2.在《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商法对雇佣救助合同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