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部门未能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院如何确定各方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摘要1:交警部门未能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人民法院可根据现场勘查笔录等证件依法认定各方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摘要2:无
摘要1:交警部门未能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人民法院可根据现场勘查笔录等证件依法认定各方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摘要2:无
摘要1:【目录】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时间;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特殊程序;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的内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签字盖章、送达处理;如何看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问题;对交通事故形成原因的举证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摘要2:【注解】(1)事故认定书性质为公文书证;(2)由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鉴定机构作出的经过充分认证的鉴定意见与事故认定书不相符,或者日常经验法则表明事故认定书存在不合理之处等情形可以认定属于足以推翻事故认定书的“相反证据”。
摘要1: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对外从事商事行为引发纠纷责任认定问题指导意见(试行)》(2010年6月11日通过;2010年7月7日发布)(通中法【2010】130)
摘要2:
摘要1:新修订《工伤条例》第14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本人非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注释】法院对“上下班途中”的认定至少应当考虑以下三个要素——(1)目的要素(以上下班为目的);(2)时间要素(上下班时间是否合理);(3)空间要素(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的路线是否合理)。
【问题】公安交部门未出具交通事责任定书或者交通事责任认定书内容不明确时的工伤认定?——(1)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后可根据是否存在交通事故,是否依法报案以及交通事故证明书内容等综合判断职工是否对交通事故负主要责任;(2)经前述程序仍无法判断,工伤认定申请人请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结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并依据该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认定职工所受交通事故伤害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注解1】下班途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猝死不属于工伤。——参考案例:(2020)粤行申658号
【注解2】上下班途中发生单方交通事故,在交通管理部门未作责任认定的情况下,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对是否存在“本人主要责任”进行认定——事发道路平整通畅、不存在安全隐患,职工在风雨天气中骑行电动自行车未能尽到小心谨慎的注意义务,对事故的发生存在重大过失的,应判定该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参考案例:(2019)苏行再6号
【注解3】上下班途中发生电动车事故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电动自行车的设计车速突破国家强制性标准,带来具有与机动车同等的安全风险时可视为机动车,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此类车辆事故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参考案例:(2008)启行初字第0023号;(2008)通中行终字第0132号
【注解4】女职工请假回家给女儿喂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应属于工伤。——参考案例:《上海欧某服饰有限公司诉南京市江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案》
【注解5】上班前外出买烟被撞身亡,只要是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参考案例:(2019)湘行申789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因工外出是否构成工伤的认定|1.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劳动者上下班途中遭受的交通事故伤害“不能认定非本人主要责任”为由,不予认定工伤的,应当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在交通管理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情况下,
摘要2:(续)事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举证责任不应由劳动者承担。2.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属于因工外出的情形。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的规定,应当依法认定为工伤。——参考案例:(2023)鄂01行终97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职工中午回宿舍就餐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可以视为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以及工作时间的合理延伸。此种情况下员工受到事故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依法应当认定工伤的情形。——参考案例:(2024)京01行终254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没有证据证明受伤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是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的重要证据,但并非前提条件和唯一依据。交警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且在案证据不能确定劳动者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的,人社部门应当根据现有证据事实,及时作出工伤认定。没有证据证明受伤职工对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参考案例: (2019)川05行终113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对上下班途中“在合理时间内”的理解和适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中“视为上下班途中”,系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上下班途中”的规定进行合理的扩大解释。如何理解和适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之间的合理路线”,是裁量当事人离开工作单位后开展其他活动,并在此后返回居住地路上受到事故伤害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的关键。对于“合理时间”“合理路线”应当规范把握,不宜作过于宽泛的理解。——参考案例:(2023)沪01行终217号
→【备注】员工下班离开单位之后自行前往健身场所进行健身,健身结束后回家途中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上下班途中”。
摘要1:——发包人在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的责任认定
摘要2:
摘要1:——召集人与雇主的区分及责任认定?
摘要2:
摘要1:关于印发《关于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对外从事商事行为引发纠纷责任认定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摘要2:
摘要1:董事、高管人员自我交易的责任认定
摘要2:
摘要1:清算义务人的范畴及责任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摘要2:
摘要1:——复杂交通事故案件中事故责任认定与侵权赔偿的关系
【裁判要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作为较为常见的侵权之诉案由,在复杂交通事故的情形下,往往涉及公安部门对交通事故所作责任认定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划分关系的处理,多数情形下,两者在责任认定及赔偿责任划分上较为一致,故事故认定书往往作为确定相关当事方承担赔偿责任最重要的依据,然因两者在责任主体、法律基础及法律适用上存在差别,司法审判实践中既要充分重视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的重要证明力,又要明确损害赔偿责任与事故认定责任的区别,在特殊复杂案件中,避免机械地套用事故认定书结论,而应在充分考虑事故发生的原因力、案发的具体情节及各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确认各方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角度需承担的民事责任。
【裁判规则】
①在复杂的交通事故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通常是确定相关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但不是进行损害赔偿的当然依据。当事人虽不属于交通部门认定的主要责任人,但其行为直接造成事故受害人死亡的,应由其车辆承包人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而不以事故认定书作为其承担责任的依据。
②交强险的适用条件:
A.交强险的适用仅需证实投保交强险的肇事车辆与事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可能关联性,即应予适用。换言之,除非在案证据可以排除投保车辆与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联系,否则该车辆的交强险即可适用;
B.被保险车辆的驾驶员属被保险人,故本车交强险不适用。
【案号】一审:(2010)闵民一(民)初字第11317号;二审:(2012)沪一中民一(民)终字第691号
摘要2:
摘要1:法院能否变更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
摘要2:
摘要1:《最高院》民间借贷新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担保人民事责任认定
摘要2:
摘要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105条规定了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其中第105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而《民事诉讼法》就如何判断当事人的申请是否有错误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因诉讼保全申请错误损害赔偿案件审判标准缺失。笔者就该类案件的责任认定谈一些看法,以利于实践中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摘要2:
摘要1:【裁判要旨】民事赔偿要件缺乏的责任认定——与民事案件相关联的刑事案件未破获,无法确定损害事实及损害数额的,受害人无权主张民事赔偿。
摘要2:
摘要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法工办复字〔2005〕1号)
【摘要】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摘要2:
摘要1:——交警部门无法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现场勘验笔录等相关证据并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确定各方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裁判要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人民法院确定事故发生的事实、原因并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证据。对于交警部门认为事实不清,双方的过错无法判明,也无法确定事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现场勘验笔录竺交通事故案件的全部相关证据,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综合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交通事故发生的事实以及各方当事人有无过错进行判断并作出认定,以确定各方当事人的民事责任。
摘要2:
摘要1:——开发商擅自出售小区物业服务用房的责任认定
【简要提示】开发商未征得业主同意擅自出售小区物业用房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应当根据合同签订的时间进行区别对待。《物业管理条例》出台后订立的合同,应认定无效。《物业管理条例》出台之前订立的合同,一般认定有效,若房屋过户遇到障碍,购房人可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主张解除合同。
摘要2:
摘要1:共同犯罪组织者的刑事责任认定——程某某抢劫罪死刑核准案
【裁判要旨】没有直接实施抢劫行为的组织者,应当对共同抢劫中的伤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摘要2:
摘要1:王某某、马某某污染环境案——擅自向河中倾倒大量工业废水的刑事责任认定
【裁判要点】对于擅自向河中倾倒大量工业废水的行为,在定罪时应重点界定该工业废水是否属于刑法所规定的污染物范围,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属于“严重污染环境”;在量刑时应当根据被告人犯罪情节适当限制缓刑的适用。
【案件索引】一审: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2013)澄环刑初字第0003号(2013年10月10日)
摘要2:
摘要1:【摘要】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3月10日公布实施)第1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的规定,市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与周某、郭某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影响他们的权利义务,给他们带来了不利的法律后果。该责任认定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是市交通警察大队的行政行为,应当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因此,郭某对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作出的道路交通事帮责任重新认定不服提起诉讼,符合《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依法属于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人民法院应予立案受理。
摘要2:
摘要1:【要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依照道路交通有关法律授权,针对造成交通事故的行为作出的,确定肇事者责任大小,影响当事人权利的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应该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摘要】交警队作出此次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适用的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该条规定有三款,分别规定了在有一方、两方、三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情况下责任如何认定。交警队只笼统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没有指出具体适用哪一款,属适用法律错误。
摘要2:【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与本公报案例持相反意见。
摘要1:罗××不服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
摘要2:
摘要1:【要旨】(1)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属于可诉行政行为,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2)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属于可诉的行政确认行为,当事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摘要2:【注解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参考案例:罗伦富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 【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2年第5期(总79期)】;李××不服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第5期(总73期)】
【注解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具有行政可诉性。——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2015)行监字第472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2019)最高法行申4559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2020)最高法行申3931号
【注解3】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只能在3日内申请复核(《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1条)。
摘要1:【要旨】对原告不服县公安消防大队作出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提起的行政诉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四)项、第四十二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应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摘要2:
摘要1:公安部关于对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不属于或申请复议范围的通知(1994年2月5日 公通字(1994)7号)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的申请复议范围,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当事人对火灾原因鉴定或认定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向当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申请重新鉴定或者认定,当地主管公安机关或上一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重新鉴定或者认定为最终鉴定或者认定。
摘要2:【备注】被《公安部关于废止和修改消防工作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废止
摘要1:公安部关于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批复(2000年3月20日 公复字〔2000〕3号)
【摘要】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行为在火灾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而作出的结论,其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是一种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当事人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依据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申请重新认定。
摘要2:【备注】已被《公安部关于废止和修改消防工作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废止
摘要1: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两周年十大影响力案件之七——授权范围不明时的举证分配和责任认定
【裁判要旨】销售者销售不知道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此合法来源证明属于销售者的积极举证义务,并不能基于侵权产品的生产者已经得以查明或者确认,就免除销售者的举证责任,从而认定合法来源抗辩成立。
摘要2:
摘要1:问题:上下班途中发生单方交通事故如何认定工伤?
解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1款、第2款规定——(1)上下班途中发生单方交通事故,应以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依据认定是否存在“本人主要责任”;(2)在交通管理部门未作责任认定的情况下,应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对是否存在“本人主要责任”进行认定。
摘要2:【注解】(1)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认定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时,首先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上述依据也并非绝对依据,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应以相反证据为依据予以认定。(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是工伤认定的必备要件或唯一要件,不存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认定事故责任就不能认定工伤的问题。(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所认定的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事实,人民法院应结合其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并据此判断其认定或不予认定工伤的结论是否正确。——参考案例:(2024)辽行再6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没有证据证明受伤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是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的重要证据,但并非前提条件和唯一依据。交警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且在案证据不能确定劳动者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的,人社部门应当根据现有证据事实,及时作出工伤认定。没有证据证明受伤职工对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参考案例: (2019)川05行终113号
摘要1:【标签】G88【股东出资补足义务】;G89【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异议股份回购请求】;157【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G161【股东可以请求公司回购其股份的情形】;G180【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忠实和勤勉义务】;G181【禁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事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行为】;G18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关联交易报告】;G183【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合法谋求商业机会】;G184【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竞业禁止义务】;G192【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连带责任】;G265【用语含义】
解读1|公司法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公司法作出规定的下列情形,适用公司法的规定:
(1)股东转让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受让人未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关于转让人、受让人出资责任的认定,适用公司法第88条第1款的规定;
(2)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其他股东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的,适用公司法第89条第3款、第4款的规定;
(3)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收购其股份的,适用公司法第161条的规定;
(4)不担任公司董事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执行公司事务的民事责任认定,适用公司法第180条的规定;
(5)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活动损害公司或者股东利益的民事责任认定,适用公司法第192条的规定;
(6)不明显背离相关当事人合理预期的其他情形。
摘要2:解读2|公司法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已有原则性规定,公司法作出具体规定的下列情形,适用公司法的规定:
(1)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对股份转让作了限制规定,因该规定发生争议的,适用公司法第157条的规定;
(2)对公司监事实施挪用公司资金等禁止性行为、违法关联交易、不当谋取公司商业机会、经营限制的同类业务的赔偿责任认定,分别适用公司法第181条、第182条第1款、第183条、第184条的规定;
(3)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当谋取公司商业机会、经营限制的同类业务的赔偿责任认定,分别适用公司法第183条、第184条的规定;
(4)对关联关系主体范围以及关联交易性质的认定,适用公司法第182条、第二265条第4项的规定。
摘要1:【裁判摘要】(1)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认定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时,首先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上述依据也并非绝对依据,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应以相反证据为依据予以认定。(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是工伤认定的必备要件或唯一要件,不存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认定事故责任就不能认定工伤的问题。(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所认定的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事实,人民法院应结合其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并据此判断其认定或不予认定工伤的结论是否正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在认定是否存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本人主要责任”等情形时,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除外。前述法律文书不存在或者内容不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就前款事实作出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其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涉及上下班途中非职工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以有权机关或者机构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处理。法律、法规规定负有前款规定情形的认定、处理职责的机关或者机构,应当依法出具相关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不能获得前款第(四)项规定依据的,可以根据工伤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证据处理。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认定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时,首先应当以有权机构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结论性意见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书为依据;但上述依据也并非绝对依据,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事故责任认定书和结论性意见的,应以相反证据为依据予以认定。其次,《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是工伤认定的必备要件或唯一要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没有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者由于客观原因无法作出事故责任认定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针对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的
摘要2:(续)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取得的证据以及调查核实的结果作出相应的认定,即不存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认定事故责任就不能认定工伤的问题。对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所认定的是否为“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事实,人民法院应结合其提供的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审查,并据此判断其认定或不予认定工伤的结论是否正确。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对于案涉交通事故发生在下班途中均无异议,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案涉交通事故是否为王某本人负主要责任。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王某在下班途中摔倒受伤后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凌河交警大队接警后已于事故发生1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于当场制作《接(出)处警情况登记表》,证实王某驾驶电动车行驶至安达街路口西侧时,由于躲避路面凹坑摔倒受伤,造成交通事故。凌河交警大队后续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进一步证实,案涉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无法具体查明,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特出具此事故证明。由此可见,负有责任认定职责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已及时出警,并证明王某因躲避路面凹坑导致摔倒受伤,由于无法查明该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只能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而无法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因此,《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已经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针对案涉交通事故作出的结论,即《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中规定的工伤认定决定需要的“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鉴于《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中并未认定王某本人对案涉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而王某申请工伤认定时已向锦州市人社局提供《接(出)处警情况登记表》《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以及其与市政公司签订的一次性补偿协议,用以证明其是因路面凹坑摔倒受伤,即案涉交通事故并非其本人主要责任,并在工伤认定申请书中陈述“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对本人进行酒精测试、对事故地段进行现场勘查、拍照录像、制作现场勘查笔录,提供出警证明,当时事发地点没有安全警示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其后不久,市政公司对该地点进行了维修”。......锦州市人社局未能提供任何有效证据证明王某对涉案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其以此为由作出被诉不予认定工伤决定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应予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