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搜索条件: 追加被执行人

什么是被执行主体追加?

摘要1:被执行人是指法院在执行程序中,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负有一定履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注解1】股东出资加速到期条件:(1)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人民法院穷尽执行措施无财产可供执行,已具备破产原因,但不申请破产的;(2)在公司债务产生后,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或以其他方式延长股东出资期限的;(3)公司破产或者公司进入清算程序。
【注解2】注册资本认缴制下股东加速到期规定——(1)《企业破产法》第35条(破产股东出资加速到期);(2)《公司法解释(二)》第22条(公司解散股东出资加速到期);(3)《九民会议纪要》第6条规定两种情形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
【注解3】追加被执行人的申请一般应当公开听证查明案件基本事实。——参考案例:(2020)青执复10号
【注解4】(1)个人独资企业转让后,企业名称、投资人发生变更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属于《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的规定》第27条规定的“执行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发生变更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将姓名或名称变更后的主体作为执行当事人”的情形。(2)变更后的个人独资企业与原企业的关系及债务承担问题,属于应当通过审判程序进行确认的实体问题。未经审判程序确认,执行程序中不宜直接作出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行为。——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监200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07-2-472-002】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应赋予被执行人上诉权|(1)《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规定被执行人有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但规定了其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被告或第三人参加诉讼。至于被执行人是否享有上诉权,当前没有明确规定。因被执行人作为一审被告或第三人,依法享有抗辩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其认为一审判决侵害其权利时,其上诉权利不应被剥夺。故在当前未有禁止性规定的情形下,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允许被执行人提起上诉。(2)追加被执行人股东或出资人为被执行人的,法院应先予审查被执行人财产是否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如果被执行人或追加的被执行人提交证据证明债务足以清偿或者已经清偿完毕的,应依法不予追加。——参考案例:(2021)冀民终724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17-5-203-006】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主张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

摘要2:(续)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主张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追加情形。——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执监410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政府出具《情况说明》证明第三人并非无偿接受被执行人财产,申请执行人坚持追加第三人为被执行人的,应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本案系申请执行人申请追加第三人为被执行人而引发的案件,申请执行人负有证明第三人无偿接受财产且致使该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或遗留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举证证明责任,在申请执行人提供初步证据后,作为反驳,第三人提交了政府出具的《情况说明》等证据用以证明其并未无偿接收长春某集团涉案电费,此时,相关举证证明责任应转移至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应提供相应证据推翻《情况证明》所证明的相关事实。在被执行人未能提供充分证据推翻《情况说明》所证明的相关事实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据此认定本案不符合追加第三人为被执行人的法定情形,其举证责任分配并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监444号
→【备注】基于托管职责而非股东、出资人或主管部门,财产处置用于清偿债务、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并未无偿获得涉案电费,不符合《变更追加规定》第22条和第25条规定的追加情形。
★【人民法院案例库】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企业被吸收合并,申请执行人请求追加存续法人为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执监510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股东在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捏造虚假出资事实逃避执行的,其行为属于通过虚假诉讼逃废债的行为。——参考案例:(2023)粤06民终10135号

到期债权执行

摘要1:执行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不得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的第三人的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主体

摘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答复(2004)执他字第28号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2004)470号《关于在执行程序中能否将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的第三人的开办单位裁定追加为被执行主体的请示》一案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第二种意见。我们认为,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不得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的第三人的开办单位,因该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不同于被执行人,其本身不是案件的当事人,裁定追加第三人的开办单位于法无据。且本案中,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3年8月18日裁定追加第三人长岭黄河集体有限公司时,该公司已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实施资产分离,分离后原长岭黄河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陕西长岭集体有限公司,故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追加长岭黄河集体有限公司缺乏事实依据。因此,上述裁定依法应予纠正。
此复
最高人民法院
2005年1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2012)执复字第30号

摘要1:【提示】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主体,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71条至274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6条至第82条规定的情形。《制裁规避意见》第20条是指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依法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并未增设执行程序中直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的法定情形。
【要旨】《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第20条并未增设执行程序中直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的法定情形。

摘要2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4)执复字第12号

摘要1:【案号】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4)执复字第12号
【提示】第三人因书面承诺自愿代被执行人偿还债务而被追加为被执行人申请执行异议及复议案。
【裁判要旨】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自愿替被执行人偿还债务并接受强制执行的案外人为被执行人——案外人向人民法院承诺,愿以其个人财产偿还被执行人的债务,该承诺不违反法律规定,应视为案外人对其民事权利的自主处分,表明其自愿接受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执行法院可据此追加其为被执行人,替被执行人偿还债务。
【提示】股东在公司出现解散等事由后无偿接受公司财产的,可以追加为被执行人在接受公司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裁判摘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1条的规定:“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财富公司长期歇业,而李某在看守所向检察院的供述表明,财富公司向兰州商行贷款的3000万元,被其用于个人炒股,前述事实可以认定李某无偿接受了被执行人财富公司的财产,致使该公司无法清偿案涉债务。执行法院依据上述事实裁定追加其为被执行人,在无偿接受3000万元贷款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符合法律规定。

摘要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被注销或解散时变更、追加被执行人】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被注销或出现被吊销营业执照、被撤销、被责令关闭、歇业等解散事由后,其股东、出资人或主管部门无偿接受其财产,致使该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或遗留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股东、出资人或主管部门为被执行人,在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信达公司政策性托管银泰公司是否为其债务承担责任问题请示一案的复函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信达公司政策性托管银泰公司是否为其债务承担责任问题请示一案的复函(2008年6月27日 [2007]执他字第6号)
【摘要】鉴于本案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否接受了海南银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产,是基于托管、清理接受(代为管理、处置)的财产,还是非法侵占海南银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财产等事实,仅凭执行听证程序,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海南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被执行人不当。可以告知海南明海投资公司、海南日森置业公司,如果认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托管期间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能否以接受财产为由追加被执行人问题的复函》
【要旨】不可因政策性托管直接追加被执行人

摘要2:【注解】被执行人被政策性托管能否追加托管人为被执行人?——现行法律并未将托管人纳入追加被执行人情形,不能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托管人为被执行人(应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开办单位的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问题的答复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开办单位的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问题的答复([2006]执他字第7号)
【摘要】我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下称《执行规定》)第八十条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按照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只能追加被执行人的开办单位在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时对申请执行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无其他弹性规定。因此,追加被执行人开办单位的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无法律依据,对《执行规定》第八十条不能作扩大适用。

摘要2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5)执复字第3号

摘要1:【案号】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5)执复字第3号
【提示】依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配偶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配偶另一方个人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结论具有事实和法律根据。
【裁判摘要】福建高院依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被执行人配偶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被执行人个人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结论具有事实和法律根据,并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

摘要2:【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二、保障未具名举债夫妻一方的诉讼权利。......未经审判程序,不得要求未举债的夫妻一方承担民事责任。

能否追加被执行人的合作人为被执行人?

摘要1:【提示】被执行人的合作人擅自处分与被执行人的共有财产,不能直接追加该合作人为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怠于对合作人提起侵权诉讼时,申请执行人可提起代位权诉讼。
【要旨】不能追加被执行人的合作人为被执行人。

摘要2:无

执行程序中不应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

摘要1:执行程序中不应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考虑到执行与审判程序功能区分,为更好保护当事人权益,执行程序中不应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
【要旨】考虑到执行与审判程序功能的区分,考虑到目前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制度中当事人救济程序的不完善、诉讼程序更加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实体权利的现实,应禁止在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共同被执行人。
【案例】《执行程序中能否追加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深圳市五星企业有限公司申诉案评析》

摘要2:【裁判规则】在执行以公司法人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中,即使该公司法人存在注册资金不实或者抽逃注册资金的情形,也不能追加其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
【解读】法院在审理以公司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中,即使存在注册资金不实或者抽逃注册资金的情形,也不追加单位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即禁止在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单位的股东的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5)执申字第90号

摘要1:【案号】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5)执申字第90号
【提示】执行程序中能否以财产混同为由追加被执行人
【裁判要旨】追加案外人股东为被执行人应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作为被执行人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自己的财产,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之规定,可以申请追加符合条件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外,执行程序中原则上不能以公司和其股东之间出现财产混同或人格混同为由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裁判摘要】
一、关于执行程序中能否以财产混同为由追加被执行人的问题——为本院通过司法解释,对在执行程序中可以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实践中,追加案外人为被执行人应严格依照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唯有符合法定适用情形的,执行法院才能裁定追加被执行人并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本案所涉企业法人财产混同不属于司法解释明确的可以追加为被执行人的法定情形,唐山中院、河北高院以此为由,援引非司法解释(法(2011)195号)文件为裁判依据,追加深圳长城公司、青龙县燕山矿业公司、青龙县矿源公司为本案被执行人不当,应予纠正。
二、关于申请执行人实现债权的程序问题——执行程序中追加案外人为被执行人有严格的法定条件限制,无论本案情形是否属财产混同或者法人人格混同,均不是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定事由。债权人如认为被执行人与其他公司存在财产混同、法人人格混同的情形,可以另案提起诉讼,请求否定相关公司法人人格并承担原本由被执行人承担的债务。又因本案纠纷属民间借贷,债权人也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诉请使用借款的企业承担相应责任。唐山中院应继续做好案涉财产保全查封工作,确保执行与诉讼程序的有效协调与衔接。

摘要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法〔2011〕195号)
20.依法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或者告知申请执行人另行起诉。有充分证据证明被执行人通过离婚析产、不依法清算、改制重组、关联交易、财产混同等方式恶意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依法变更追加被执行人或者告知申请执行人通过诉讼程序追回被转移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5)执申字第111号

摘要1:【案号】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5)执申字第111号
【提示】执行程序中能否以被执行人所负债务属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人?
【裁判要旨】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必须遵循法定主义原则,即应当限于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追加范围。驳回债权人关于追加债务人配偶为被执行人的请求,并非对债务人所负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或者其配偶是否应承担该项债务进行认定,债权人仍可以通过其他法定程序进行救济。
【裁判摘要】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意味着直接通过执行程序确定由生效法律文书列明的被执行人以外的人承担实体责任,对各方当事人的实体和程序权利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追加被执行人必须遵循法定主义原则,即应当限于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追加范围,既不能超出法定情形进行追加,也不能直接引用有关实体裁判规则进行追加。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看,并无关于在执行程序中可以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或原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的规定,申请执行人上海瑞新根据婚姻法及婚姻法司法解释等实体裁判规则,以被执行人前妻应当承担其二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之共同债务为由,请求追加被执行人前妻为被执行人,甘肃高院因现行法律或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规定而裁定不予追加,并无不当,上海瑞新的申诉请求应予驳回。但是,本院驳回上海瑞新的追加请求,并非对被执行人所负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或者被执行人前妻是否应承担该项债务进行认定,上海瑞新仍可以通过其他法定程序进行救济。

摘要2:【解读】(1)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遵循法定主义原则,即应当限于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追加范围,既不能超出法定情形进行追加,也不能直接引用有关实体裁判规则进行追加;(2)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无可以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或原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的规定,申请执行人按照婚姻法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等实体裁判规则请求追加配偶为被执行人应当驳回追加请求,但申请执行人可以通过其他法定程序进行救济。

【笔记】终本后能否申请延长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和申请变更以及追加被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

摘要1:解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16条规定,终本后申请人可以申请延长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可以申请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后,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注释1】终本案件并未退出执行程序而仍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可以申请恢复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时效限制。
【注释2】终本后仍然可以——(1)申请延长查封、扣押、冻结期限;(2)申请变更执行当事人;(3)申请追加执行当事人;(3)申请恢复执行(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后)。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对于第三人变更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应予受理审查|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制度确立之前,执行案件因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原因而终结执行,实际属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范畴。根据法律规定,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执行法院以执行案件终结执行为由,认为第三人变更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应不予受理,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复60号
→【备注】终本后能否申请变更执行人?——终本后可以申请变更执行人|(1)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期间,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申请执行人、追加被执行人;(2)法院认为处于执行终结状态,申请变更申请执行人不符合受理条件,属于错误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等规定。

【笔记】执行法院有权直接裁定执行财产而无须追加被执行人情形有哪些?

摘要1:解读:执行法院直接裁定执行财产而无须追加被执行人情形包括——(1)执行担保;(2)执行和解协议担保;(3)诉讼担保;(3)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第三人;(4)被执行人为投资人的个人独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直接执行个人独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5)擅自解冻或者支付的协助义务人。
【注释1】其他情形——第三人在调解笔录中以债务承担方式加入债权债务关系,法院可以在其债务承担范围内直接对其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117还指导性案例确立裁判规则)。
【注释2】《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24号代表建议协办意见的函》明确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的经营者作为被执行人的,可以直接执行字号的财产。
【注释3】(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第2款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字号为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该字号经营者的财产。”(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的意见》第3条规定“在执行案件立案时,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为被执行人的,立案部门应当将生效法律文书注明的该字号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一并列为被执行人。”——不将案外人追加为被执行人而直接执行将不能使用执行查控网,一并列为被执行人即是为了使用执行查控网查找财产线索。

摘要2:【注解】变更后的个人独资企业与原企业的关系及债务承担问题,属于应当通过审判程序进行确认的实体问题。未经审判程序确认,执行程序中不宜直接作出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行为。——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监200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被执行人为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的,可以直接执行该个体工商户的财产|当个体工商户的个人经营者作为被执行人时,既可以执行其个人财产,也可以直接执行该个体工商户名下的财产。个体工商户对此提出案外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参考案例:(2022)晋0602执异88号

【笔记】执行法院能否直接追加恶意转移资产受让方为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执行程序中即使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也不得直接追加受让人为被执行人,而需通过撤销权诉讼进行确认。
【注释】能否申请追加转移公司财产的法定代表人为被执行人?——(1)法定代表人转移财产不是《变更追加规定》等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追加被执行人的法定事由,不能直接以法定代表人转移公司财产为由追加被执行人;(2)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法定代表人作为股东转移公司资产符合《变更追加规定》第18条、第20条规定的抽逃出资及一人有限公司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的情形,可以追加被执行人

摘要2:【注解1】(1)不能追加转移公司资产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为被执行人;(2)可以追加抽逃出资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18)琼民终48号;(2018)最高法民申4680号
【注解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第20条规定的恶意转移财产不属于法定追加被执行人事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第14条规定,被执行人放弃债权、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申请执行人造成损害的,执行法院可以告知申请执行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本案中,被执行人转让财产,申请执行人如果认为该转让行为对其债权造成损害,申请执行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通过诉讼明确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协议以及申诉人占有案涉财产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进而明确能否继续执行案涉财产。执行程序上,对上述财产转让协议及占有行为无权作出裁定,依法应当通过诉讼解决。龙岩中院直接以财产无偿转让为由,在执行中追加福×公司为本案被执行人错误,应予纠正。——参考案例:(2014)执监字第00030—1号

【笔记】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注销还能否申请追加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在追加被执行人案件中,被执行人主体资格不属于申请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起诉条件,被执行人被注销不影响执行异议之诉继续审理。

摘要2:【注解】公司明知有未履行债务仍选择适用简易注销程序,以逃避清算,属于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的情形,申请人申请追加被执行人公司的股东作为被执行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于法有据。——参考案例:(2022)沪0151执异9号执行裁定书

【笔记】能否追加被执行人为实际控制人所实际控制公司为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追加被执行人为实际控制人所实际控制的公司为被执行人不予支持。

摘要2:【注解】法院能否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被执行人所投资或入股企业为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追加被执行人所投资或者入股的公司未被执行不予支持。

【笔记】能否追加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第三人为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1)《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61条、第65条规定系对法院如何执行被执行人享有的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的条件、方式的规定,该规定与人民法院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并无关联;(2)申请人申请追加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的第三人为被执行人不符合法定条件,不应予以支持。
【注解1】《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65条规定:“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而又不履行的,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此裁定同时送达第三人和被执行人。”执行法院系直接裁定对到期债权第三人执行,而非追加到期债权第三人为被执行人。
【注释2】执行法院只能对次债务人财产采取执行措施——(1)执行法院不得追加次债务人为被执行人;(2)执行法院也不得追加次债务人股东为被执行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程序中能否将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的第三人的开办单位裁定追加为被执行主体的请示的答复》“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不得裁定追加被执行人享有到期债权的第三人的开办单位,因该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不同于被执行人,其本身不是案件的当事人,裁定追加第三人的开办单位无法无据。”)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17-5-202-002】执行当事人的地位应当根据生效判决及申请执行的内容予以认定|执行当事人的地位应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予以认定。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人负有履行义务,第三人对被执行人负有履行义务。对申请执行人来说,第三人仅为承担到期债务履行义务的第三人。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将第三人对被执行人负有到期债务的情形规定为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形,对被执行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强制执行,并不等同于可以把第三人直接列为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执复67号

【笔记】未足额缴纳出资能否追加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根据《变更追加规定》第17条、第18条规定,未足额缴纳出资可追加被执行人之要件为——(1)被执行人必须为营利法人(排除非法人组织);(2)被执行人不能履行债务;(3)第三人为被执行人的股东、出资人或者依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4)第三人未缴纳未足额缴纳出资或者抽逃出资(第三人被追加后在自身需补缴或者连带补缴范围内裁定补充赔偿责任)。
【问题】能否追加认缴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可以追加认缴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为被执行人——(1)《变更、追加规定》第17条已明确可以将“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变更、追加为被执行人;(2)《公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是否包括认缴但未届缴资期限的股东予以明确;(3)《九民会议纪要》第6条已经明确规定未届缴资期限的股东对“公司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有必要对《变更、追加规定》第17条“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作扩大解释,将认缴但未届缴资期限的股东涵盖在内。
→【备注1】终本后可追加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认缴股东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3)粤06民终10135号
→【备注2】另外观点|(1)《变更、追加规定》第17条规定的“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不包括认缴出资期限未届至时股东未缴纳出资的情形;(2)无论股东认缴出资期限是否应当加速到期,均不应在执行程序中直接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民申2920号
【注解1】债权人能否连续追加(连环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执行程序中不得连续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以一次为限):(1)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能否追加被执行人开办单位的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问题的答复》;(2)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民申6402号;(2022)京02执复170号;(2020)津03民终4456号;(2023)最高法执监25号
→【备注】(1)执行程序中追加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2)在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应仅限于一次追加,不能连续追加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执监25号
【注解2】另外裁判观点,支持债权人连续(连环)追加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1)债权人有权申请追加不能证明财产独立的一人

摘要2:(续)公司股东(自然人独资企业)为被执行人;(2)债权人有权申请追加该一人公司股东(自然人独资企业)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2)粤01民终8731号
【注解3】(1)公司股东因出资不实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后,其他执行案件的债权人可以再次申请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2)股东因出资不实被多家法院追加被执行人,股东向在后申请追加的执行债权人承担已经不足不实出资金额不能对抗在先追加法院的执行。——参考案例:(2020)苏民再263号
【注解4】股东未履行全部出资义务被追加为被执行人的情况下能否在另案中与其他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以其已履行补充赔偿责任为由排除执行?|未履行全部出资义务的股东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在另案中达成和解协议对抗本案执行缺乏事实、法律依据。——参考案例:(2019)最高法执监270号
【注解5】对《公司法解释三》第18条进行合理扩大解释,将股东转让抽逃出资股权认定为瑕疵出资股权的范畴,以该条确定的裁判规则认定股权转让双方的民事责任。——参考案例:(2016)苏06民终42668号
【注解6】即时性抽回出资的原股东可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0)津民终524号
【注解7】股东因出资不实被追加为被执行人时承担责任范围包括未缴纳出资所产生的利息。——参考案例:(2024)最高法执监381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追加未缴纳增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股东为被执行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核准增资后,合作一方未履行增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合作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追加未缴纳增资的合作一方为被执行人,在尚未缴纳增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民申5153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不承担出资不实的补充责任|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经申请执行人申请,法院可以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被追加的股东为公司的,由于该公司的股东不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人,申请执行人无权在执行中申请追加该公司股东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参考案例:(2022)津02民终7656号
→【备注】被执行人股东的股东不承担出资不实的补充责任。

【笔记】能否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1)现行法律以及司法解释未规定执行程序可以追加配偶为被执行人;(2)执行程序不能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共同被执行人。
【注释】(1)夫妻债务的认定应通过诉讼程序;(2)执行程序中不得直接认定被执行人所负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并追加其配偶为被执行人。
【注解1】另外观点认为|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可以对正在执行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进行审理认定。——参考案例:(2017)川民终48号
【注解2】被执行人未履行债务能否执行夫妻共同财产? ——(1)执行法院可以执行夫妻共同财产;(2)配偶一方如有异议可以提起案外人执行异议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注解3】申请执行人对申请追加配偶为被执行人的裁定不服不能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参考案例:(2017)最高法民再354号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17-5-300-003】执行程序中不可以直接追加债务人配偶为被执行人|执行程序中追加被执行人,必须遵循法定主义原则,即仅限于法律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追加范围,既不能超出法定情形进行追加,也不能直接引用有关实体裁判规定进行追加。申请执行人申请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的,因超出法定情形,人民法院不予追加。债权人有确凿证据证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夫妻一方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时可以提起夫妻共同债务确认之诉,不能通过执行程序中的追加被执行人程序来直接裁定未举债的夫妻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参考案例:(2023)川2021执异19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17-5-202-053】生效判决撤销被执行人与前配偶的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约定,申请执行人据此申请追加被执行人的,法院不予支持|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认为被执行人存在通过离婚登记转移财产给原配偶的情形,另行提起撤销权之诉,并取得胜诉判决,该判决撤销了被执行人与其前配偶离婚协议中有关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约定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就被执行人原夫妻共同财产中法定应得份额主张权利。申请执行人据此申请追加被执行人前配偶为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参考案例:(2023)粤14执复51号

【笔记】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被执行人是否具有上诉权?

摘要1:解读: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被执行人具有上诉权,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07-2-472-002】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应赋予被执行人上诉权|(1)《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规定被执行人有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但规定了其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被告或第三人参加诉讼。至于被执行人是否享有上诉权,当前没有明确规定。因被执行人作为一审被告或第三人,依法享有抗辩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其认为一审判决侵害其权利时,其上诉权利不应被剥夺。故在当前未有禁止性规定的情形下,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允许被执行人提起上诉。(2)追加被执行人股东或出资人为被执行人的,法院应先予审查被执行人财产是否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如果被执行人或追加的被执行人提交证据证明债务足以清偿或者已经清偿完毕的,应依法不予追加。——参考案例:(2021)冀民终724号

【笔记】追加被执行人股东或出资人为被执行人是否以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为前提条件?

摘要1:解读:(1)追加被执行人股东或出资人为被执行人应当以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为前提条件;(2)如果债务足以清偿或者已经清偿完毕则应依法不予追加。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07-2-472-002】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应赋予被执行人上诉权|(1)《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规定被执行人有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但规定了其在诉讼中可以作为被告或第三人参加诉讼。至于被执行人是否享有上诉权,当前没有明确规定。因被执行人作为一审被告或第三人,依法享有抗辩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其认为一审判决侵害其权利时,其上诉权利不应被剥夺。故在当前未有禁止性规定的情形下,应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允许被执行人提起上诉。(2)追加被执行人股东或出资人为被执行人的,法院应先予审查被执行人财产是否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如果被执行人或追加的被执行人提交证据证明债务足以清偿或者已经清偿完毕的,应依法不予追加。——参考案例:(2021)冀民终724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主张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

摘要1:【入库编号:2024-17-5-203-006】
【裁判要旨】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主张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追加情形。
【关联索引】执行异议: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陕01执异863号执行裁定(2022年8月26日);执行复议: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3)陕执复3号执行裁定(2023年1月17日);执行监督:最高人民法院(2023)最高法执监410号执行裁定(2023年11月30日)

摘要2

【笔记】能否以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为由申请追加被执行人

摘要1:解读:(1)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2)以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为由申请追加被执行人不予支持。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4-17-5-203-006】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主张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执行程序中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应当坚持事由法定原则,主张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对公司过度控制,职务违法,严重侵权等,不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追加情形。——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执监410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生效判决撤销被执行人与前配偶的夫妻共有财产分割约定,申请执行人据此申请追加被执行人的,法院不予支持

摘要1:【入库编号:2024-17-5-202-053】
【裁判要旨】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认为被执行人存在通过离婚登记转移财产给原配偶的情形,另行提起撤销权之诉,并取得胜诉判决,该判决撤销了被执行人与其前配偶离婚协议中有关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约定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就被执行人原夫妻共同财产中法定应得份额主张权利。申请执行人据此申请追加被执行人前配偶为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关联索引】执行异议:广东省 兴宁市人民法院(2023)粤1481执异155号执行裁定(2023年6月21日);执行复议:广东省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粤14执复51号执行裁定(2023年8月14日)

摘要2

【人民法院案例库】股东在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捏造虚假出资事实逃避执行的,其行为属于通过虚假诉讼逃废债的行为

摘要1:【裁判要旨】股东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后,为逃避执行、逃废债务,提起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并在诉讼中通过编制虚假出资手续、制造虚假银行流水、循环转账虚增出资金额,制造已经履行完毕出资义务的假象,依据该虚构事实逃避执行的,构成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由其在虚假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同时可以对虚假诉讼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拘留,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惩治股东通过虚假出资逃废债的行为。
【关联索引】一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22)粤0605民初35411号民事判决(2023年6月7日);二审: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粤06民终10135号民事判决(2023年9月27日)
【备注】终本后认缴未到期的股东的出资期限利益丧失,出资期限应加速到期,因未足额缴纳出资,应当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在其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

摘要2:最高人民法院发布5起打击通过虚假诉讼逃废债典型民事案例之一:陈某、甘某诉甲公司等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案——股东在追加被执行人异议之诉中循环转账捏造虚假出资事实逃避执行的,属于通过虚假诉讼逃废债

 共172条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