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编辑的词条“”还未发布,赶快去处理吧! ×
讼也 >>陈其象律师 创建的词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执行口径的通知(2001年1月17日 国税函〔2001〕84号)[阅读全文]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财税[2011]62号)[阅读全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5号) 【摘要】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因在纳税年度中间开业、合并、注销及其他原因,导致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年的,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和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以其实际经营期为1个纳税年度。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应按照其实际经营月份数,以每月3500元的减除标准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当年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额   当年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额=月减除费用(3500元/月)×当年实际经营月份数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4年度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适用本公告。[阅读全文]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 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阅读全文]

南通××贸易有限公司诉镇江市丹徒区××机械厂、魏××等六人买卖合同纠纷案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合伙企业 连带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

摘要: 【裁判摘要】   一、在当事人约定合伙经营企业仍使用合资前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且实际以合伙方式经营企业的情况下,应据实认定企业的性质。各合伙人共同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应共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外所负的债务负责。合伙人故意不将企业的个人独资企业性质据实变更为合伙企业的行为,不应成为各合伙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   二、合伙企业债务的承担分为两个层次:第一顺序的债务承担人是合伙企业,第二顺序的债务承担人是全体合伙人。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九条所谓的“连带责任”,是指合伙人在第二顺序的责任承担中相互之间所负的连带责任,而非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的连带责任。 【提示】合伙人故意不将企业的个人独资企业性质据实变更为合伙企业的行为,不应成为各合伙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 【裁判观点】 ①当法院查明企业的实际性质和工商登记的性质不一致时,应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直接确认企业的实际性质,而非以工商登记为准。 ②合伙人承担合伙企业债务的方式: A.普通合伙人承担合伙企业债务的方式为补充清偿责任、无限连带责任:企业法人作为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时,该法人的出资人无需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B.有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在其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承担责任,非无限责任。 C.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应以无限连带责任为原则、以在特定的合伙企业债务上对无过错的合伙人给以限额责任为例外:一个或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非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产生没有执业中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也应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裁判规则】《合伙企业法》第39条“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中的“连带”责任,是指合伙人在第二顺序的责任承担中相互之间所负的连带责任,而非合伙人与合伙企业之间的连带责任。[阅读全文]

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2008)象民二初字第418号;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2008)象民再字第10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合伙投资款的返还情形 【要点提示】个人合伙依其性质,在合伙期间合伙人投入的财产,包括出资或实物以及合伙取得的收益,均属合伙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未经退伙或者终止合伙关系的清算程序,只请求退还合伙投资款,无合同依据,亦与个人合伙关系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法律特性不符,在此情况下,合伙一方请求退还投资款,依法不应予以支持。在法律适用上,个人合伙合同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而不应适用《合伙企业法》。 【裁判规则】合伙财产进行分割时,建设方未支付全部工程款的,不具备清算条件,不能退还合伙投资款。 【案例索引】一审: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2008)象民二初字第418号(2008年6月16日);再审:浙江省象山县人民法院(2008)象民再字第10号(2008年11月18日) 【权威收录】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司法案例选》2009年第2辑(总第68辑)[阅读全文]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渝一中民再终字第52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合伙解散时工资款返还 【裁判规则】合伙承包一方一次性支付合伙经营期间预付工资,合营解散时相对人应退还多付的工资款。 【案号】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渝一中民再终字第52号 【权威收录】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监察厅《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第八集)[阅读全文]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2002]宝民二(商)初字第1265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4]沪二中民三(商)终字第239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要点提示】协议约定共同投资成立公司,但公司已成立在先,且未根据约定变更工商登记的公司注册资金和股东名单并予以公示,应当认定该约定属于借公司之名进行经营的合伙协议。协议方不能仅依该协议取得股东身份。 【裁判规则】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合伙人享有分得盈余利润的权利。 【案例索引】一审: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2002]宝民二(商)初字第1265号(2004年5月15日);二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4]沪二中民三(商)终字第239号(2004年9月24日)[阅读全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城区人民法院(2004)新民二初字11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南市民二终字第284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合伙协议) 【裁判规则】合伙经营过程中,一方违约造成相对方无法实现合伙目的,违约方在承担违约责任之后才可以要求分配利润。[阅读全文]

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宿中民二初字第37号;徽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皖民二终字第16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解除合伙协议的条件 【要点提示】合伙协议是有关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合法有效。有效的合伙协议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只有发生约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或者发生法律规定的解除合同情形时,当事人才能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裁判规则】根据合伙协议而成立的合伙企业,在合伙人未违约又同意解除协议的情况下,合伙人不能单方解除合伙协议。 【案例索引】一审: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宿中民二初字第37号(2004年12月1日);二审: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皖民二终字第16号(2005年3月18日)[阅读全文]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0)沪二中经终字第350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案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0)沪二中经终字第350号 【裁判规则】隐名合伙人不是合伙的权利主体,不能以合伙人名义抵抗第三人。[阅读全文]

合伙人退伙后转让合伙财产未明确告知的行为无效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裁判要旨】合伙人退伙后向第三人转让其合伙财产的,应明确告知其他合伙人。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未明确告知的该转让协议无效。 【裁判摘要】原、被告合伙经营蔬菜交易市场,二人散伙时对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之后一个或数个原共有人分得财产属于一个整体或者配套使用,其他原共有人在相同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马文义与刘汉收分房时以20000元价格让刘汉收购买,刘汉收未同意,后被告马文义以14000元价格卖给孙收时未征得刘汉收同意,侵犯了原告刘汉收的优先购买权,被告马文义与第三人孙收签订的转让协议属无效协议,原告的主张合理合法,依法应当予以支持。判决房屋转让协议无效。 【案号】一审案号为:(2007)西民初字第322号;二审案号为:(2007)周民终字第911号[阅读全文]

公司发起人的资本充实义务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公司发起人的资本充实义务,是指为确保公司资本充实,由公司发起人共同承担的相互担保公司实收资本与公司注册资本相一致的法定义务。资本充实义务是在法律规定发起人的出资义务之外,为确保公司资本充实而采取的第二重保障措施,在部分发起人履行出资义务存在瑕疵的状况下,该义务将自动启用,适用于其他所有的公司发起人。[阅读全文]

公司股东资格小结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公司股东资格小结[阅读全文]

以股权转让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原因、效力之分析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以股权转让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原因、效力之分析[阅读全文]

涉及土地转让的股权转让行为效力探析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取得拥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目标公司的股权,从而实质性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转卖,成为房地产业内的普遍做法。笔者最近就接触一起类似案件,观点分歧较大,一方认为以股权转让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目的,属于典型的规避行为,规避了我国税法和房地产法的相关规定,应当认定为无效;另一方认为该行为合法有效,公司股权转让是公司法所保护的法律行为,并不导致公司土地使用权权属的转移,土地仍然是公司的财产;税法制度也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合理避税。本文从公司、房地产管理、税收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以及该股权转让行为本身的法律特性等加以分析,认为目标公司的股权转让并不导致土地使用权权属的转移,不影响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没有逃避房地产法律制度的监管,并未逃避税收管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股权转让行为的效力应当认定为有效。“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上帝的归上帝”,股权转让的效力应由公司法律制度管理,即使股权转让行为对国家的房地产秩序和税收秩序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也应从房地产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进行调整。[阅读全文]

名为股权转让实为土地转让的效力认定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将公司拥有的成片未开发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以股权形式全部转让,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公司的全部资产,类似这种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属公司的控制权,进而实质性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转卖,股权转让行为成为规避方式,实现土地转让目的的形式,成为房地产业内普遍适用的做法。 对于以股权转让方式实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目的行为的效力,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该行为系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即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转让土地使用权,但因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法以土地使用权交易的方式实现,因此以另一个法律行为掩盖真意,以实现同一效果。此外,此种行为恶意规避国家关于房地产法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规避法律的行为,因此,应当认定为无效。另一种意见认为,该行为合法有效,理由在于,公司股权转让是公司法所保护的法律行为,股权转让并不导致土地使用权权属的转移,土地仍是原公司的资产,股权转让行为与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毫不相关。不能仅因股权转让而导致的对于特定资产的间接控制就否定行为本身的效力,任何股权的变动都会伴随着资产控制效力的变化。同时,税法制度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合理避税。因此,如果认定此类行为无效,将会削弱股权的流通功能,违反公司制度基本特征,影响交易安全和效率。[阅读全文]

以转让公司股权方式转移土地使用权益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以转让公司股权方式转移土地使用权益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阅读全文]

矿业公司的股权变动不应被视为矿业权转让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矿业公司的股权变动不应被视为矿业权转让[阅读全文]

论营业转让的界定与规制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陈其象律师     创建时间:
标签:

摘要: 内容提要 营业转让的客体是“组织化了的机能性财产”。营业转让与投资人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的转让不同,与企业合并不同,与重大资产转让不同。营业转让合同与买卖合同相似,应当参照适用有关买卖合同的规定。客体的独特性使得民商法需要就营业转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配置发展出特殊的规则,这些特殊规则主要涉及瑕疵的判断、已有债务的处理、劳动者保护、出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等方面。 在学界关于“商事通则”立法的讨论中,许多学者建议引入大陆法系的营业转让制度,并在“商事通则”中加以规定。另一方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