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讼也>> 百科分类 >> 法律问答

【笔记】法院能否根据执行和解协议解除查封?

解读:(1)法院的执行依据只能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和解协议并非法定的执行依据,执行机构不能直接依据和解协议予以强制执行;(2)除非申请执行人书面向执行法院请求解除查封,法院不能依据当事人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解除对查封。——参考案例: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9)闽执复74号

【笔记】申请执行人与部分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能否减轻其他被执行人清偿义务?

解读|申请执行人与部分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1)申请执行人明确该减免或者免除仅对指定的部分被执行人发生效力的——其他被执行人的债务保持不变,其他被执行人在清偿债务后仍可向被免除债务的被执行人追偿;(2)申请执行人未明确仅免除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债务的——应当推定在被免除债务的被执行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内减轻或者免除其他被执行人的债务。

【笔记】债权人能否起诉破产管理人提供债务人财务和经营信息资料?

解读:(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10条第1款之规定,破产重整程序中管理人对债务人财务和经营信息不予提供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作出决定而非提起诉讼;(2)债权人提起诉讼不予受理。

【笔记】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报酬有异议能否提起诉讼?

解读:(1)《企业破产法》第28条第2款规定“管理人的报酬由人民法院确定。债权人会议对管理人的报酬有异议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2)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的报酬有异议的,应当通过债权人会议后向法院提出异议,而不是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笔记】担保物如何计算管理人报酬?

解读:(1)管理人对担保物的维护、变现、交付等管理工作付出合理劳动的,有权向担保权人收取适当的报酬;(2)管理人与担保权人就上述报酬数额不能协商一致的,法院应当参照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第2条规定的方法确定,但报酬比例不得超出该条规定限制范围的10%。 【注释1】(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第2条第2款规定,管理人报酬不包括担保权人优先受偿的担保物价值范围,即担保物管理报酬不属于破产管理人报酬范围;(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第13条规定,担保物管理报酬(适当的报酬)由管理人与担保权人协商确定,不能协商一致由法院确定(报酬比例不得超出规定限制范围的10%)。 【注释2】担保物管理报酬(适当的报酬)能否提起诉讼?|(1)管理人报酬问题不属依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理民事案件的受案范围。——参考案例: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陕05民终2011号;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9)苏06民终3090号;(2)另外裁判观点由管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支付担保物管理报酬,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参考案例: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3)鄂05民终2830号;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甘01民终4167号;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1)浙0881民初3506号 【备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第13条规定,担保物的管理报酬由管理人和担保权人协商确定,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法院决定——应不适用第17条规定的债权人异议和法院决定权的模式。

【笔记】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如何确定执行管辖?

解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1条第1款、第241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注解1】执行管辖法院——(1)第一审法院;(2)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一般是指特定物而不是泛指金钱等种类物,常见的是不动产,一般不包括存款和特定动产)。 【注解2】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1)被执行的财产为不动产的——该不动产的所在地为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2)被执行的财产为股权或者股份的——该股权或者股份的发行公司住所地为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3)被执行的财产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该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住所地为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4)被执行的财产为到期债权的_被执行人的住所地为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笔记】股权作为被执行财产时如何确定“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解读:股权作为被执行财产时,《民事诉讼法》第231条规定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是指股权所在公司的住所地(即公司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公司登记的住所地)。 【注解】被执行的财产为股权或者股份的——该股权或者股份的发行公司住所地为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笔记】执行管辖是否允许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执行法院,或者通过放弃管辖权异议方式向无执行管辖权法院申请执行?

【要旨】执行管辖属于强制性规定,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只能选择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之一法院申请执行,当事人无权通过执行管辖协议方式方式或者放弃执行管辖权异议等默示方式向无执行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注释】当事人可否约定执行管辖法院?——执行管辖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强制性规定,不允许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排除或者任意选择执行管辖法院。

【笔记】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案件如何确定执行法院管辖?

解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1)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级别管辖参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确定。

【笔记】债务人自动履行生效判决后原判决被撤销能否执行回转?

解读:债务人自动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给付义务后原判决被撤销,履行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可参照执行回转的规定予以立案执行。 【注解】被告未经执行程序自动履行的内容在原判决被再审撤销后是另行提起不当得利之诉还是参照执行回转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参照执行回转制度。

【笔记】债权人撤销权诉讼请求是否应当同时请求相对人向债务人承担返还财产等法律后果?

解读:(1)《民法典》第542条规定主要强调撤销权的法律后果为债务人的行为归于无效(形成权说),若撤销权人仅主张撤销债权则法院不能直接判决受让人返还财产等责任;(2)《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第46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在撤销权诉讼中同时请求债务人的相对人向债务人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履行到期债务等法律后果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3)因此,债权人在撤销权诉讼中可以同时请求债务人的相对人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履行到期债务等法律后果。

【笔记】法院不予受理债权人申请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情形有哪些?

解读:债权人申请执行公证债权文书,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执行申请的情形(之一)包括——(1)债权文书属于不得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文书;(2)公证债权文书未载明债务人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3)公证证词载明的权利义务主体或者给付内容不明确;(4)债权人未提交执行证书;(5)其他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形。

【笔记】法院能否依职权裁定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

解读:法院依职权裁定不予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情形——(1)法院认定执行该公证债权文书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2)法院认定执行公证债权文书违背公序良俗的,裁定不予执行。

【笔记】商事仲裁案件保全由哪一级法院管辖?申请执行商事仲裁裁决由哪一级法院管辖?

解读:(1)国内商事仲裁案件保全(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由基层法院管辖;(2)涉外仲裁案件保全(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申请执行国内仲裁裁决和申请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均由中级法院管辖。 【注释1】涉港澳仲裁保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第3条第1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第2条第1款之规定,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在不同人民法院辖区的,应当选择向其中一个法院提出申请而不能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法院提出申请。 【注释2】涉港澳以外仲裁保全——对于财产分出不同地方可以由各地区有管辖权的法院分别出具裁定实施保全,也可以由一家法院出具裁定并实施保全。 【注释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补充安排》第3条规定,仲裁裁决被申请人在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住所地或者可供执行财产的,申请人可以分别向两地法院申请执行。

【笔记】确认调解协议向哪个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解读:(1)确认调解协议裁定向作出确认决定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或者与其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法院执行。 【注释】(1)执行管辖属于法定管辖,当事人不得在调解协议中约定执行管辖法院,人民法院在确认调解协议案件中也无权突破《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确认当事人关于执行管辖的约定有效,而应以调解协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为由裁定驳回申请;(2)债权人持确认调解协议裁定向调解协议约定法院申请执行不予受理。

【笔记】债权人能否单独起诉破产费用?

解读:(1)《企业破产法》第43条第1款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第4款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2)破产费用应在破产程序中一并解决而非独立起诉,破产费用不能独立成立诉讼,债权人单独起诉破产费用不予受理。

惠尔普法|公证债权文书能否约定由债权人所在地法院强制执行?

解答:(1)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2)当事人无权约定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管辖,公证机关无权确认当事人约定执行管辖,法院不能依据当事人约定予以立案执行。 【注释】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管辖连接点只有两个(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执行申请)——(1)被执行人住所地;(2)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

【笔记】如何确定仲裁裁决执行管辖法院?

解读:(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的执行管辖法院——A.被执行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B.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2款规定,中级法院经上级法院批准可以指定基层法院管辖——A.执行标的额符合基层人民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受理范围;B.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在被指定的基层人民法院辖区内。(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3款规定,被执行人、案外人对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申请不予执行的——A.负责执行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立案审查处理;B.执行案件已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应当于收到不予执行申请后3日内移送原执行法院另行立案审查处理。

简法|一房数卖花落谁家?

解答:目前法律和法规及司法解释均未规定一房数卖的情况下应当履行哪一份合同。一房数卖的情况下,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关于一地数买裁判规则确定履行哪一份合同,即办理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先行合法占有房屋→先支付房屋转让款→先行签约的受让方优先取得房屋。 【解读1】一房数卖应当按照《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15条规定办理(“审理一房数卖纠纷案件时,如果数份合同均有效且买受人均要求履行合同的,一般应按照已经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合法占有房屋以及合同履行情况、买卖合同成立先后等顺序确定权利保护顺位。但恶意办理登记的买受人,其权利不能优先于已经合法占有该房屋的买受人。对买卖合同的成立时间,应综合主管机关备案时间、合同载明的签订时间以及其他证据确定。”)即:(1)已经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2)合法占有房屋以及合同履行情况→(3)买卖合同成立先后等顺序确定权利保护顺位。 【解读2】一房多卖情形下,履行顺序在先的买受人享有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

【笔记】法院执行拍卖竞买须知载明税费由买受人承担,能否产生变更纳税义务人的效力?

解答:法院执行拍卖竞买公告、确认书中载明的税费承担条款系为对最后承受主体的约定,而非对纳税义务人的变更,不能产生变更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人主体的效力(税务机关仍然可以向纳税义务人追缴税款,纳税义务人缴纳税款后可以向司法拍卖约定的最后承受主体追偿)。 【注释1】网络司法拍卖不动产税费承担主体: (1)增值税——纳税主体房屋出卖方(《增值税暂行条例》第1条); (2)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主体房屋出卖方(《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3条); (3)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纳税主体房屋出卖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条例》第2条); (4)印花税——纳税主体房屋出卖方、房屋买受方(《印花税暂行条例》第1条); (5)土地增值税——纳税主体房屋出卖方(《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2条);(6)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房屋出卖方(《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7)契税——纳税主体房屋买受方(《契税暂行条例》第1条)。 【注释2】《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471号建议的答复》明确,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向各级法院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求各级法院尽最大可能完善拍卖公告内容,充分、全面向买受人披露标的物瑕疵等各方面情况,包括以显著提示方式明确税费的种类、税率、金额等;二是要求各级法院严格落实司法解释关于税费依法由相应主体承担的规定,严格禁止在拍卖公告中要求买受人概括承担全部税费,以提升拍卖实效,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注释3】《竞买公告》《竞买须知》中载明的“由买受人承担相关税费”,该类载明事项无效。

【笔记】未提出执行异议、申请复议或申请执行监督能否直接申请国家赔偿?

解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执行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中未就相关执行措施、强制措施提出异议、申请复议或者申请执行监督,不影响其依法申请赔偿的权利。 【注释】执行中未提出执行异议、申请复议或者申请执行监督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简法|民事、经济、行政案件错判是否属于国家赔偿范围?

解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发生错判并已执行,依法应当执行回转的,或者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申请有错误造成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申请人赔偿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民事、经济、行政案件错判并已执行造成财产损失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笔记】原告提起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同时请求赔偿起诉期限多长?

解读:(1)《国家赔偿法》第39条第1款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2)原告在提起确认行为违法诉讼同时请求赔偿起诉期限,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有关期限的规定,即适用行政起诉期限之规定。

【笔记】申请执行人对第三人提供担保财产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

解读:(1)申请执行人对第三人提供担保财产不享有优先受偿权;(2)已经办理抵押、质押登记手续的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 解析:(1)法院可以对第三人提供担保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取得对担保财产的首封处置权而非优先受偿权),担保书约定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除外;(2)法院对第三人提供担保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控制性措施后,该担保财产即使为他人再次提供担保也不得对抗申请执行人,法院可以直接对第三人担保财产采取变价等执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