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搜索条件: 直接故意

官某某故意杀人案

摘要1:[第344号]官某某故意杀人案——如何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裁判摘要】要准确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必须查明行为人的认识状态,即行为人是否对相应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也就是事实有着明确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再考察行为人的意志态度,从而判断行为人是否存在犯罪故意以及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裁判要旨1】如何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事实性认识是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基础,不能脱离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否则就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但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最终由法官来认定的,法官必然要考虑一般人(合理的人)的情况,以一般人(合理的人)能否认识为标准进行基础性判断,后根据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裁判要旨2】如何认定刑事被害人的过错?
①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过错是指被害人作出的,与被告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应受非难的行为。
②对刑事被害人过错的判断,应采取主客观相一致的标准,看被害人实施是否具备四个条件:
A.被害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B.被害人实施了相应的行为(包括语言和动作);
C.被害人实施的是一种违反法律或道德的行为;
D.被害人的过程是被告人实施相应犯罪的原因。
【裁判规则1】在判断对犯罪事实有无认识时,应以一般人认识为标准作出基础性的判断,然后根据行为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裁判规则2】在判断被害人有无过错时,应根据其有无故意或过失实施激化矛盾的行为,且该行为是否为诱发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原因加以判断。

摘要2

王某故意杀人案

摘要1:[第80号]王某故意杀人案——到公安机关报假案与自动投案的区别应如何把握?
【裁判摘要】作案后前往公安机关报案但是没有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不构成自首。
【裁判要旨】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向公安机关报假案的,不属于自动投案,不成立自首——被告人随同他人到公安机关,谎称是被害人玩枪走火致死,其目的是开脱自己的罪责,以逃避法律制裁。这是假报案不是自动投案,亦不属于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不能认定为自首。
【裁判规则】在故意杀人中,向被害人要害部位实施打击行为的,应当认定为直接故意杀人。

摘要2

陈某某投放危险物质案

摘要1:陈某某投放危险物质案——介入因素与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
【主要问题1】被告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裁判要旨1】
即便通常情况下,某一行为并不足以导致某种看似异常的结果,但若因行为时的具体条件特殊,最终造成该异常结果出现的,不能以行为时存在特殊具体条件为由,否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因果关系发展进程中介入其他因素,如果介入情况并非异常、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力较小、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较大可能性的,应当肯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应当认为前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主要问题2】对被告人往被害人户外种植的丝瓜中注射农药危及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裁判要旨2】如果行为人所实施的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除了可能造成其意图杀害的特定少数人死亡的结果外,还可能威胁或危害到其他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安全,且行为人对此有认识,说明行为人在积极追求特定少数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同时,还存在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结果发生的心态,行为人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与(直接故意)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依照“从一重处断”原则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如果行为人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在客观上并不具有威胁或危害其他不特定人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安全的性质,或者虽具有这种性质,但行为人对此没有认识,则其行为不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应当认定构成故意杀人罪。
【裁判摘要】对所谓被害人的死因并非被告人投放甲胺磷必然导致的辩解理由,经庭审已查明,被害人系因有机磷中毒诱发高渗性昏迷,在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致亡,没有被告人的投毒行为在前,就不会有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故对该辩护理由也不予采纳。

摘要2

于某某爆炸案——危害后果严重但受害人有明显过错的案件如何?

摘要1:[第24号]于某某爆炸案——危害后果严重但受害人有明显过错的案件如何适用刑罚
【裁判摘要】明知手榴弹爆炸的危害后果,却仍拧开手榴弹的后盖,持弹威胁他人,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的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的爆炸罪;被害人有明显的过错,可对被告人酌情从轻处理。
【裁判要旨】
①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时,才能认定行为人主观上自行为不会造成危害后果。
②受害人具有明显过错的,可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要旨】
①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A.过于自信的过失中的“轻信可以避免”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绝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想,其认识应有一定的现实依据,行为人有“自信”的合理性,才能对“轻信”产生的结果负过失责任。
B.间接故意的标志是放任意志,即当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完全可以停止自己的行为,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行为人不放弃自己的行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用手榴弹这种高度危险的爆炸物在人群中进行威胁,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行为人明知这种危险性,为了吓唬他人,竟不顾这种危险性的可能发生,执意实施持弹威胁的行为,其对手榴弹爆炸这一危害后果的发生明显是采取放任的态度。
②对因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刑事案件,在处刑时要注意区分各种复杂情况。同样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案件,由于起因不同,动机的卑劣程度以及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不一样,对社会治安的危害程度等并不完全相同,在处刑上就应当有所区别,特别提到了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在被告人主观恶性上的差别。

摘要2

第三人侵害债权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1:【摘要】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民法认为物权具有对世性,债权具有对人性。但从民事行为客体的角度观察,物权和债权都具有对世性。债的对世性(不可侵性)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根源。同时,债的相对性原则又要求对债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严格控制,主观过错认定上以直接故意为限。债权侵权行为之法律地位应予确认。

摘要2

袁某某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摘要1:【裁判书字号】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2008)虹刑初字第192号判决书;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8)沪二中刑终字第321号裁定书
【裁判要旨】以骗取被害人财物为目的,在城市交通主干道及高速路上,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诈骗罪的牵连犯,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实务要点】行为人为谋取利益多次撞击他人车辆,故意制造他人负全责的交通事故,虽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故意,但是行为人放任极有可能发生的公共危险,属于间接故意,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基本案情】袁某某、吴某某二人经事先预谋,单独或共同驾驶车辆在市主干路及高速路上,突然加速撞击前方违反让行规定、违反交通标志而变道、转弯车辆的侧后方,以此造成由对方承担全部责任的交通事故,然后向对方索赔钱款,造成对方经济损失。从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间,二人采用上述方法单独或共同制造类似交通事故共计178起。其中,袁某某单独或共同实施100起,获利9万余元,吴某某单独或共同实施94起,获利8万余元。
【争议焦点】撞击车辆是否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
【法院认为】突发性撞击车辆,极有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产生,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
【裁判理由】袁某某、吴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单独或结伙驾驶车辆在市内主要交通干道及高速路上故意撞向前方违章变道、转弯等的车辆,形成由对方承担全部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而向对方索赔。袁某某、吴某某两人的行为均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法应予惩处。根据本案相关的证据及袁某某、吴某某驾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率等事实,足以认定袁某某、吴某某对相关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观上具有故意追求的心理状态。袁某某、吴某某二人在主动撞击被害人车辆追求交通事故发生的同时,也应该明知自己的车辆与被害人车辆均处于运动状态,突发性的撞击,可能导致被害人车辆失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应明知城市主干道路或者高速路具有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以及行人多等特点,一旦在某路段出现突发性事件,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但是二人在明知后果的前提下,仍然实施犯罪行为,对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间接故意犯罪。至于尚没有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不影响其行为的性质,仅影响对其犯罪行为的量刑

摘要2

什么是贪污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贪污罪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不包含间接故意。

摘要2

什么是挪用公款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挪用公款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即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目的)。

摘要2

什么是洗钱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洗钱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洗钱,并且具有“为掩盖、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犯罪目的。

摘要2

什么是逃税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逃税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国家税收征管制度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摘要2

什么是串通投标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串通投标罪犯罪主观方面是共同犯罪的直接故意,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投标人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就通过串通投标谋取非法利益达成妥协,同意共同实施串通投标的行为,并希望或者追求该行为危害国家、集体、公民合法权益结果的发生。

摘要2

宋某某、许某某故意杀人案

摘要1:[第35号]宋某某、许某某故意杀人案——农村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不明确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如何定性
【裁判摘要】农村因邻里纠纷引发的间接故意杀人,如果不是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可以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①主观故意不十分明确但对被害人死亡结果持放任态度的成立(间接)故意杀人罪;
②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杀人案件,应根据案件的起因、被告人动机的卑劣程度以及主观恶性大小在量刑上有所区别:因邻里纠纷引起的杀人案件,虽然也属于严重的案件,但同那些因劫财、奸情等杀人的案件还是有区别的。对于造成了被害人死亡后果的杀人案件,由于案件的起因不同,被告人的动机的卑劣程度及主观恶性大小不完全一样,对社会的危害也不完全相同,在量刑上亦应有所区别。
③间接故意杀人的主观恶性和对社会危害程度比直接故意杀人要小,处刑时应注意加以区别,判处死刑更应特别慎重。
【裁判要旨1】在杀人案件中,犯罪意图不明确的, 不得认定为直接故意杀人。
【裁判要旨2】对于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杀人案件,量刑时应当考虑案件的起因、被害人动机的卑劣程度以及主观恶性的大小等因素。

摘要2

罗某某抢劫、故意杀人、脱逃(未遂)案

摘要1:罗某某抢劫、故意杀人、脱逃(未遂)案——对在抢劫过程中杀人(致人死亡)案件如何定罪处刑
【裁判要旨】
①抢劫罪的法律特征: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②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直接使用暴力将人杀死,定抢劫罪一罪:
A.抢劫罪是一种既侵犯他人财产权利又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暴力性犯罪;
B.在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包括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为抢财物不顾他人死活间接故意杀人、直接故意杀人致人死亡)都是抢劫暴力犯罪的一种结果,是抢劫罪的组成部分。凡在实施抢劫财物行为过程中,因使用暴力行为而致人死亡的、直接使用暴力将人杀死的,均应定抢劫罪一罪。
③对于直接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再掠走其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争议。
④对于抢劫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即财物已经到手后),再为灭口等目的而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摘要2

什么是强奸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强奸罪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并且具有奸淫目的(意图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摘要2

什么是绑架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绑架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目的是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

摘要2

什么是抢劫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抢劫罪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以不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

摘要2

什么是诈骗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诈骗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目的。

摘要2

什么是聚众哄抢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聚众哄抢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

摘要2

什么是挪用资金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挪用资金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挪用本单位的资金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而且将严重损害公司或者企业、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但是行为人仍决意实施这种行为,并积极追求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摘要2

什么是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犯罪主观方面: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犯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罪以牟利为目的,包括合法经济利益和非法经济利益两个部分。

摘要2

什么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1: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本罪主观故意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是虚假的证明文件,仍决意提供给他人。

摘要2

 共41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