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管辖区域变更后已经生效判决的复查改判管辖问题的复函(1998年8月31日 法函〔1998〕81号)
【摘要】
人民法院的管辖区域随行政区划变更后,对于变更之前生效判决的复查改判(申请再审或决定再审),仍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62)法文字第3号《关于原审法院机构撤销和管辖区域变更后判决改判问题的批复》和(62)法文字第7号《关于原审法院管辖区域变更后判决改判问题的批复》办理。你省原由淮阴市、扬州市中院终审而现在属宿迁市、连云港市、泰州市管辖区内的各类案件,其复查和再审改判应由宿迁市、连云港市、泰州市中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5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审结案件前行政区划发生变更的情况。因此,该规定与上述两个批复并不矛盾。
摘要2:无
摘要1:诉讼保全是指法院在案件受理后作出判决前的诉讼过程中,为保证当事人民事诉讼目的得以实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职权采取的一种临时保护措施。
【注解1】保全法定最长期限和续行法定最长期限——(1)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2)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3)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3年。
【注解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申请诉中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管辖问题的批复》规定“为便于当事人诉讼,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提起的因申请诉中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之诉,由作出诉中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管辖。”(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60条规定“当事人向采取诉前保全措施以外的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采取诉前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全手续移送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诉前保全的裁定视为受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3)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又将案件移送给其他法院审理,受移送法院审理后作出了生效判决的情况下,保全裁定责任纠纷应当由受移送的法院管辖|A.《批复》之所以规定由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来管辖,是为了有利于案件的审理(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通常便于判断申请人当时的申请是否符合保全的条件);B.在案件移送后,相关的案件材料均由移送后的法院统一保管,由移送后的法院管辖保全责任纠纷比较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案件查明事实,更符合“两便原则”。——参考:《民事审判实务问答》174.作出保全裁定的法院又将案件移送给其他法院审理,受移送法院审理后作出了生效判决的情况下,保全裁定责任纠纷应当由哪个法院管辖
【注解3】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62条第1款规定|(1)二审期间续保或新保全的裁定均由二审法院作出;(2)保全措施由二审法院决定由二审法院实施还是由一审法院实施(应当向一审法院出具委托书,同时将续保、新保裁定一同交给一审法院)。——参考:《民事审判实务问答》244.二审期间的保全可以由二审法院自行实施,也可以委托一审法院实施
【注解4】“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是实施财产保全的条件之一,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提出保全请求,应当提交符合财产保全条件的理由及相应依据。——参考案例:(2022)最高法知民终30号
摘要2:【注解5】生效文书作出后未及时申请解除保全构成保全错误。——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知民终521号
【注解6】明知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而保全财产属于保全错误。——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民申4766号
【注解7】财产保全申请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4个判断要件:(1)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有错误;(2)确有实际损失的存在;(3)损失的出现与财产保全错误申请有因果关系;(4)申请人对错误财产保全具有过错。——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民终503号
【注解8】民事案由——366、因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367、因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损害责任纠纷;368、因申请诉中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369、因申请诉中证据保全损害责任纠纷
【注解9】(1)保全错误赔偿可由受委托执行法院受理;(2)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金额应与诉请相吻合,并应基于主次债务人的位序先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不足部分再申请保全次债务人财产,否则应承担与自己过错承担相当的损失赔偿责任。——参考案例:(2013)廊民二终字第157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申请保全错误行为之司法认定|因申请财产保全错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一般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申请人基于合理认识,为了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申请法院保全财产,如已尽到了一般人应尽到的合理、谨慎的注意义务,无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不应认定申请人存在过错。依据谁主张谁举证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保全损害赔偿请求人应就申请保全行为具备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进行充分举证。——参考案例:(2018)最高法民申6289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判断申请保全人是否有过错不能仅以其诉讼请求能否得到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支持为判断依据|判断申请保全人是否具有过错,应当根据申请保全人在申请保全时是否尽到必要的合理的注意义务。财产保全侵权应当以过错为责任要件,即申请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申请保全人保全权利的行使不能仅以其诉讼请求能否得到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支持为判断依据。——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民终590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诉中行为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由作出行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民辖终3号
摘要1:案外人是指除当事人外,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案外人可以对相关裁判、调解书申请再审。
【注解1】执行异议+案外人申请再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21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案外人对驳回其执行异议的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执行异议裁定送达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第422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再审后,案外人属于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的,依照本解释第四百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处理。”/“案外人不是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的,人民法院仅审理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对其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内容。经审理,再审请求成立的,撤销或者改变原判决、裁定、调解书;再审请求不成立的,维持原判决、裁定、调解书。”
【注解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规定已经删除;(2)《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20条第1款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八项规定,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再审,但符合本解释第四百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除外。“(3)案外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20条第1款、第421条规定,只留下案外人执行异议之案外人申请再审一种模式,不再保留案外人单独申请再审模式。
【注解3】已经进入执行程序的生效判决(调解书)申请再审,是否必须经过案外人异议程序?——(1)案外人实体异议审查程序不是启动再审程序的必要条件;(2)认为只要生效判决(调解书)已经进入执行程序即使案外人异议指向的执行依据本身也必须先提出案外人异议并被驳回后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是错误的。
摘要2:【注解4】(1)只有在被执行人异议实体理由发生在执行依据生效后才有权在执行程序中提出执行异议,否则只能通过再审或其他程序解决;(2)案外人对财产认定为赃物的刑事裁判不服所依据事实发生在刑事裁判作出之前应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7)最高法执监424号
【注解5】已经进入执行程序以提出执行异议被驳回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条件。——参考案例: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7)津民申1951号
【注解6】案外人对驳回其执行异议有权申请再审|抵押权人对建设工程施工人依据生效判决申请执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有权在执行异议被驳回后申请再审。——参考案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1)豫民申5429号
- 日期: 08-10 08:30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2004)执他字第19号】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以判决主文或判决理由作为执行依据的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营口市鲅鱼圈区海星建筑工程公司与营口东方外国语专修学校建筑工程欠款纠纷执行一案疑请报告的复函》
【摘要】判决主文是人民法院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的结论,而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认定的案件事实和判决理由所作的叙述,其本身并不构成判项的内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只能依据生效判决的主文,而“本院认为”部分不能作为执行依据。但在具体处理上,你院可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摘要2:【问题】判决书中“本院认为”部分(即判决理由部分)可否作为执行依据?
【提示】判决书中“本院认为”所做论述,不能作执行依据——法院执行只能依据生效判决主文,如判决主文中无相应判项,则“本院认为”部分所做的论述不能作为执行依据。
【解读】判决书中“本院认为”所做论述,不能作执行依据——法院执行只能依据生效判决主文,如判决主文中无相应判项,则“本院认为”部分所做的论述不能作为执行依据。
摘要1:【案号】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3)民一终字第26号
【提示】生效判决确认当事人人格混同的,除非当事人举证予以推翻,否则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裁判摘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第十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对已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的当事人存在“人格混同”并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事实,无需举证证明,除非当事人提出相反证据足以推翻。本案中,当事人没有提出足以推翻已生效判决所查明和确认事实的相反证据,而且本案事实亦足以证明当事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所称的公司,当事人存在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之规定,当事人公司应当对案涉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摘要2:【摘要】云南高院30号判决在本案一审诉讼程序启动之前即已生效,海湾公司在本案一审诉讼期间虽未提交给一审法院,但并非出于故意、重大过失或者有意在二审期间实施突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第十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的规定,海湾公司对已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确认的万通公司与冶化公司之间存在“人格混同”并损害冶化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事实,无需举证证明,除非万通公司提出相反证据足以推翻。本案中,万通公司没有提出足以推翻云南高院30号判决所查明和确认事实的相反证据,而且本案事实亦足以证明万通公司、冶化公司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所称的公司,万通公司存在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之规定,万通公司应当对冶化公司案涉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一审法院判决驳回海湾公司要求万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均有错误,亦应予以纠正。
【解读】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应当在除斥期间内行使。
- 日期: 01-23 23:07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提示】判决理由中的判断不产生既判力:判决理由中的判断相对于判决主文中的判断而言,居于一种手段性、次元性的地位,是为了说明作出判决的理由。该种判断没有既判力,故不能作为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意见】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判决主文是人民法院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的结论,而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认定的案件事实和判决理由所作的叙述,其本身并不构成判项的内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只能依据生效判决的主文,如果判决主文中没有相应的判项,则“本院认为”部分所作的论述不能作为执行依据。
摘要2: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
(2004)执他字第19号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3)辽执监字第157号《关于营口市鲅鱼圈区海星建筑工程公司与营口东方外国语专修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执行一案 的疑请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少数人意见。判决主文是人民法院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的结论,而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认定的案件事实和判决理由所作的叙述,其本身并不构成判项的内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只能依据生效判决的主文,而“本院认为”部分不能作为执行依据。但在具体处理上,你院可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复。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公布5起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典型案例(2015年12月4日)
一、庄新建申请强制执行民权小乔酒店有限公司案
二、王翼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
三、杨宏余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
四、朱兴福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
五、庞国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
摘要2:
- 日期: 12-21 21:33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要旨】(1)诉讼中的和解协议不具有组织执行的效力。(2)双方在二审期间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应执行一审生效判决(甲公司可以以刘某违反和解协议约定为由另行提出诉讼,要求刘某承担违约责任)。
摘要2:
- 日期: 01-14 21:41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非善意处分生效判决标的,不属合同解除法定情形——相关利害关系人在原审裁判生效后刻意制造新的法律关系,对标的物进行非善意处分,不属于合同解除法定情形
【要旨】再审程序中判断是否存在合同履行不能情形,一般应以一审裁判为时间基点,相关利害关系人在原审裁判生效后对标的物进行非善意的处分,不属于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抗字第96号《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是物权变动的依据之一,但不能产生与登记相同的公示效力》
摘要2:
摘要1:【摘要】法院对生效判决书中当事人一方应承担的责任性质以裁定方式补正,属于以裁定解决实体问题,虽违反法定程序,但如未影响案件正确审理,不应再审改判。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00)经监字第353-1号
摘要2:
摘要1:【裁判要旨】法院就保证人主动提起的确认保证合同效力之诉作出生效判决认定,在无新的法律事实情况下,保证人在债权人提起的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中,再就保证合同效力提出抗辩理由的,法院不予审理。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终字第95号
摘要2:
- 日期: 03-10 08:40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要旨】胜诉方不申请执行不属于“怠于履行到期债权”,债权人直接起诉次债务人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债务人就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提起诉讼并获得胜诉后,当生效判决迸入执行阶段时,债务人并不积极主动地要求对方履行生效裁判文书内容,致使其债权人的权利也迟迟无法得以实现。此种情形下,债权人的权利如何保障,审判实务中存在不同看法。不过,这种债务人不要求对方履行已经生效判决内容的行为,不属于《合同法》第73条以及最髙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规定的“怠于履行到期债权”的情形。债权人如果基于前述关于代位权的规定向法院起诉,直接向次债务人再次主张权利 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摘要2:
- 日期: 03-13 14:48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要旨】法院生效判决是物权变动依据之一,但生效判决不同于不动产登记公示,不能产生登记所特有的公示效力。案外人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通过变更申请人的方式,直接将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不受物权公示原则保护。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抗字第96号《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是物权变动的依据之一,但不能产生与登记相同的公示效力》
摘要2:
摘要1:【要旨】同一合同项下,一方起诉主张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并获得生效判决后,再行起诉合同对方要求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构成重复诉讼。
【案例】天津二中院(2013)二中民三初字第7号《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判断标准》
摘要2: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审法院驳回当事人管辖异议裁定已发生法律效力但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前发现原审法院确无地域管辖权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2003年5月30日 [2003]民他字第19号)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并参照本院法(经)复〔1990〕10号《关于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问题的批复》和法(经)〔1993〕14号《关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就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终审裁定确有错误时能否纠正问题的复函》的精神,上级人民法院在原审法院驳回当事人管辖异议裁定已发生法律效力但未作出生效判决前,发现原审法院确无地域管辖权,可以依职权裁定撤销该错误裁定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摘要2:
- 日期: 07-06 23:31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要旨】当事人将生效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再审申请的,法院不应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前手债权人不具有申请再审人主体资格的,后手债权人亦不应具有该主体资格。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公司清偿债务后注销前可以将其债权分配给股东》
摘要2:
- 日期: 07-16 10:39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当事人再审申请后,检查机关就原生效判决又提起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9年10月19日 [2009]民他字第5号)
【摘要】
一、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一种意见中关于“检察机关可以针对原生效判决而不是针对驳回申请再审裁定提起抗诉”的认识正确。人民法院对再审申请审查作出的驳回裁定,既不是原审程序作出的生效裁判,也不是按原审程序进行审理作出的再审裁判。
二、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当事人再审申请后,检查机关就下级法院原生效判决,无论是否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相同的事由又提出抗诉的,只要其抗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应裁定再审。
摘要2:
- 日期: 07-21 21:59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诉讼和解
摘要1:【要旨】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给付判决,一旦生效便具有执行力,债权人一旦提出申请,除执行力处于中止状态或者执行依据本身无法付诸执行的情形,人民法院必须执行。而能够导致执行力中止的情形,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两种,即:原执行依据处于再审状态;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达成和解协议。应当指出,诉讼中的和解协议不具有阻止执行的效力。当然,本案中执行一审生效判决,并非就意味着诉讼中的和解协议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甲公司可以以刘某违反和解协议约定为由另行提起诉讼,要求刘某承担违约责任。
摘要2:
- 日期: 08-31 17:41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申请书(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或仲裁裁决用)
摘要2:
摘要1:[第209号]丁某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认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否应以未移交的犯罪嫌疑人已被生效判决确定有罪为前提
摘要2:
摘要1:【实务要点】协议约定的股权回购条件未成就,股权转让方请求回购股权被法院生效判决驳回的,该认定并未否定在协议约定的条件全部具备后,股权回购方可再次行使的回购权利。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申字第161号
摘要2:
摘要1:【实务要点】债权人对法院生效判决所确定债权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后,该债权成为自然之债。在债权已成自然之债情况下,当事人未就债权债务关系重新达成协议的,该债权不能受国家强制力保护。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57号《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所确定给付事项撤回申请强制执行后未就债权债务关系重新达成协议不予保护》
摘要2:
- 日期: 02-13 18:51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债权转让
摘要1:【要旨】依法就生效判决享有申请再审的权利主体应为原审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承受人、法定案外人。生效判决确认债权的受让人并非原审当事人,不是适格的申请再审人。
摘要2:
摘要1:【实务要点】执行过程中,案外人以另案生效判决、调解书为依据,要求停止执行的,应视案外人在另案生效法律文书所享有权利性质而定。
【案例索引】《执行异议之诉中,案外人依据另案判决或调解书主张权利的处理》
摘要2:
- 日期: 07-03 08:45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第三人撤销之诉
摘要1:【要旨】配偶一方擅自出售共有房屋并由生效判决强制过户,未参加诉讼的配偶另一方有权对生效判决申请再审,但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参考案例:(2014)民一终字第160号
→【备注】共有人不是买卖合同纠纷案中的第三人,不能提起本案第三人撤销之诉。
摘要2:【注解】无证据表明夫妻共同财产处理问题与配偶与第三人的合同关系之间存在牵连关系,亦无证据表明对配偶的合同款返还义务需承担连带责任,案件的处理结果与配偶另一方不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配偶另一方不具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资格。——参考案例:(2022)京01民终9094号
→【备注】配偶一方与第三人之间合同纠纷生效判决,配偶另一方不具有第三人撤销之诉主体资格。
摘要1:问题:生效判决确定的债权转让人(原债权人)不服生效判决能否申请再审?
解读:(1)生效裁判确定的债权受让人不具申请再审主体资格;(2)生效裁判确定的原债权人作为债权转让人对转让标的负有法定的瑕疵担保义务,有权以自己名义申请再审,具备申请再审人主体资格;(3)再审阶段债权受让人未申请参加诉讼的,法院无须变更诉讼当事人,原债权人可继续作为再审申请人参加诉讼主张权利。
摘要2:【注解1】(1)债权受让人申请再审不予受理;(2)对生效判决不服原债权人申请再审应予受理;(3)再审阶段债权受让人未申请参加诉讼的,原债权人可继续作为再审申请人参加诉讼主张权利;债权受让人申请参加再审的,由法院裁定变更当事人。
【注解2】(1)受让人受让的是诉讼中争议的债权——适用《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49条规定,诉讼中转让争议权利义务的当事人(债权转让人)有权申请再审;(2)受让人受让的是生效裁判确定的权利——适用《民诉法司法解释》第375条第2款规定,(受让人)不允许申请再审。——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9)最高法民再308号
【注解3】受让人在再审审查阶段能否申请代替转让人参加诉讼?|(1)在再审审查程序中,除当事人死亡或者终止,其权利义务被概况承继的情况外,诉讼主体恒定;(2)再审审查程序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49条关于诉讼中的民事权利义务受让人替代原当事人的规定,受让人申请替代转让人参加诉讼不予支持,仅对其陈述内容记载于裁定书。——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9)最高法民申4121号
摘要1:问题:生效判决享有权利第三人是否具有申请执行主体资格?
解读:(1)《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8条第1款第2项之规定,“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2)根据生效判决享有权利的人具有申请执行主体资格。
【注解】执行依据确定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第三人虽然是实际受益人,但并未否定债权人的法律地位,债权人具备申请执行的主体资格,有权就此项内容向法院申请执行,请求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
摘要2:【注释】判决所确定的债务人应向之履行债务的第三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情况下,债权人是否有权申请人民法院立案执行?|在生效判决已经赋予债权人诉权、支持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在执行程序中原合同债权人也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立案执行,要求债务人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内容。——参考案例:(2023)最高法执监321号
→【备注】生效判决确定债务人应向第三人履行债务——(1)第三人有权申请执行;(2)只有在第三人未向法院申请执行的情况下,债权人(原告)也有权申请执行。
摘要1:解读|申请执行互负义务生效判决涉及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1)履行义务有先后顺序——申请执行权限在后履行一方(先履行义务一方只有在履行完毕自己义务后才能申请执行,否则法院不予受理申请执行或裁定驳回执行申请);(2)履行义务没有先后顺序——应视为同时履行,双方当事人均有权申请执行。
【注解1】负主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互负履行义务是否属于必须同时履行的对待给付义务?|(1)通常理解上,一般不应将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作为必须同时履行的对待给付义务;(2)不应直接认定主给付义务申请执行的条件不成就进而驳回其执行申请。——参考案例:(2018)最高法执监45号
【注解2】申请人尚未履行调解书约定的在先开具全部发票的义务,其向法院申请执行相应工程款利息不符合执行案件受理条件.——参考案例:(2024)最高法执监451号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17-5-203-045】对于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执行依据,在一方没有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能依该方申请而对另一方所负的对待给付义务予以强制执行|确认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执行依据,在一方没有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能依该方申请而对另一方所负的对待给付义务予以强制执行,否则即会隔断对待给付义务之间的牵连关系,使得另一方丧失了以对待给付义务担保、督促他方履行义务的重要保障,有失公平。——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执监275号
★【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17-5-203-009】生效判决判令双方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申请执行也将导致另一方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断|生效判决判令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原则上只有当申请执行的债权人已经履行给付义务或提出给付的,人民法院才可以开始对对方强制执行。故该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的,表明其对该判决中确定的己方义务无异议并同意履行,进入执行程序后将导致对方的申请执行时效发生中断的法律效果,且在执行程序中一直处于中断状态。对方申请执行时前一个执行程序尚未终结的,未超过申请执行时效。——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监342号
- 日期: 02-24 08:24
- 作者:陈其象律师
- 标签:
摘要1:解读:到期债权属于另案生效判决执行标的且已经依法行使强制执行权情况下,到期债权强制执行程序上存在执行冲突,执行法院不能强制执行次债务人的到期债权。
【注释】执行法院可以另案执行法院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请求协助扣留执行款项。
摘要2:【注解1】涉及尚在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中、未被生效判决确定的“债权”能否作为到期债权予以执行法律司法解释未作明确规定。——参考案例:(2020)最高法委赔监294号
【注解2】在另案生效判决已经依法行使强制执行权情况下,到期债权强制执行程序上导致执行冲突应予撤销。——参考案例:(2022)湘执复92号
【注解3】冻结被执行人对第三人已决到期债权后,被执行人依照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其对第三人的债权时,第三人以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到期债权已被其他法院冻结为由提出抗辩,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法院应当对已履行部分裁定不予执行。——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监238号
摘要1:解读:申请执行期限的起算应以当事人享有实体法上的权利为前提条件,具有对待给付判决书的申请执行期限应当从相关条件成就时起算——(1)生效判决判令双方互负债务且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后义务申请执行期限在先义务履行前条件未成就(不起算);(2)生效判决判令双方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申请执行也将导致另一方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断,且在执行程序中一直处于中断状态,对方申请执行时前一个执行程序尚未终结的,未超过申请执行时效。
【注释】法律及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互负债务情况下申请执行时效如何计算。
摘要2:★【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编号:2023-17-5-203-009】生效判决判令双方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申请执行也将导致另一方的申请执行时效中断|生效判决判令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原则上只有当申请执行的债权人已经履行给付义务或提出给付的,人民法院才可以开始对对方强制执行。故该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的,表明其对该判决中确定的己方义务无异议并同意履行,进入执行程序后将导致对方的申请执行时效发生中断的法律效果,且在执行程序中一直处于中断状态。对方申请执行时前一个执行程序尚未终结的,未超过申请执行时效。——参考案例:(2021)最高法执监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