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讼也>> 百科分类 >> 法律问答

【笔记】什么是票据行为独立性?

解读1:票据行为独立性是指一份票据上多个票据行为都独立产生效力,不受其他票据行为的影响。 解读2:出票人签章不真实、出票人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1)未经背书转让的——票据债务人不承担票据责任;(2)已经背书转让的——票据无效不影响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

【笔记】什么是期后背书?

解读1:依照《票据法》第36条的规定,期后背书是指持票人在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超过提示付款期限后所为的背书。 (1)期后背书类型——A.票据被拒绝承兑后所为的背书;B.票据被拒绝付款后所为的背书;C.票据超过提示付款期限后所为的背书。 (2)期后背书构成要件:A.时间上要求——据已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票据提示付款期限届满;B.款式上要求——持票人以背书方法转让票据权利并记载了背书日期;C.形式上要求——持票人将票据交付给被背书人。 解读2:(1)票据期后背书效力——背书人应当承担汇票责任;(2)被背书人权利:A.被背书人享有票据权利是追索权——被背书人以背书人为被告行使追索权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B.被背书人也可以原因关系要求背书人承担违约责任。 【注释】期后背书仅限于三种情形的背书——(1)票据被拒绝承兑后;(2)被拒绝付款后;(3)超过提示付款期限后(非票据到期日后)。

【笔记】超出规定区域使用票据是否有效?

解读:违反规定区域出票,背书转让银行汇票,或者违反票据管理规定跨越票据交换区域出票、背书转让银行本票、支票的,不影响出票人、背书人依法应当承担的票据责任。 解析:(1)《票据法》没有规定票据的使用区域问题;(2)《支付结算办法》第26-28条对票据的使用区域作了限限制性规定。

【笔记】能否依据伪造印章签订的合同协议管辖条款确定管辖法院?当事人能否以表见代理为由主张协议管辖条款有效?

解读:(1)伪造印章签订的合同协议管辖条款无法确定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协议管辖条款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不能作为确定管辖的依据;(2)当事人主张表见代理属于实体审查问题,不属于管辖权阶段审查事项,不能以表见代理为由主张协议管辖条款有效。

【笔记】票据贴现“清单交易”是否有效?

解读:(1)票据“清单交易”是指不进行票据的实际交付和背书,而仅依照所谓“票据清单”进行票据的转贴现或回;(2)票据“清单交易”无背书票据行为的,不产生票据法律关系,仅产生合同法律关系(票据“清单交易”中的转贴现协议是合法有效的,具有合同约束力);(3)票据“清单交易”中所涉的转贴现/回购协议如属于通谋虚伪表示归于无效,应按照资金融通行为(借款合同)认定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接受资金一方当事人是否承担还款责任,取决于借出资金一方当事人是否已将资金收回。

【笔记】持票人能否向其非开户银行申请票据贴现?

解读:(1)《票据法规定》第55条规定,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其非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与向自己开立存款账户的银行申请贴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因此,持票人可以向其非开户银行申请票据贴现。

【笔记】票据质权如何实现?

解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第2条规定——质押票据所担保的债务到期后,背书人未能如期履行债务时,被背书人依法实现质权,但不得将票据进行转让或者贴现。被背书人在票据到期时按支付结算制度的有关规定行使票据权利。被背书人为银行的,比照商业汇票贴现到期收回的处理手续,并在托收凭证备注栏注明“质押票据收款”字样。

【笔记】票据质押(票据质权)是票据交付生效还是背书质押生效?

解读:(1)根据《票据法规定》第54条规定,在汇票上记载“质押”字样是票据质权设立要件而非对抗要件;(2)未在汇票上记载“质押”字样或仅记载“质押”字样而未在汇票上签章均混产生票据质押权的效力,持票人不得行使票据质押权利。

【笔记】持票人能否以背书人实质上同一性主张背书连续?

解读: (1)背书人在为票据背书转让时将被背书人的名称记载为其简称,而被背书人持票行使票据权利时或者再次以背书方式将票据权利转让时,其在票据上所为的签章所体现的名称为其全称——持票人可以以一般的认识为依据而主张二者具有同一性,也可以以票据记载事项以外的其他证据证明二者具有同一性; (2)背书人在进行票据背书时记载了被背书人的全名,而被背书人为再次背书时所使用的印签且为其简称——持票人可以通过提供有关机关出具的证明文件的方式证明背书实质上的连续而要求行使票据权利; (3)背书人在票据背书时对被背书人名称的记载与后次背书中背书人名称不一致但并不是简称(如因笔误)——持票人可以以票据记载事项以外的证据证明其背书实质上具有同一性。

【笔记】当事人对《工伤认定时效中止通知书》程序性行政行为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解读: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程序性行政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对其权利义务产生明显的实际影响,且无法通过提起针对相关的实体性行政行为的诉讼获得救济,而对该程序性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解析】(1)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序性处置、中间阶段的行为,尚不属于最终的行政决定,根据行政法上的成熟原则,这种程序性处置、中间阶段的行为是不能直接接受司法审查的,排除于受案范围之外;(2)如果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程序违反”已经影响到行政行为之“实体决定”,对其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则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笔记】以空白支票支付货款被拒付诉讼时效如何起算?

解读:(1)基础关系当事人通过出票日期留白的支票进行欠款清偿,其效果使原先确定的基础债务到期日转化为概括性的不确定到期日,并在持票人填写完整出票日期并为提示付款时再行确定,基础债权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也应依此判定;(2)空白支票因出票日期补充记载而确定定,诉讼时效应当从支票退票时起算,而非以结算协议约定的付款之日作为诉讼时效起算点。

【笔记】行政不作为行政起诉期限如何计算?

解读1:依申请行政不作为起诉期限为6个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7条和《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66条之规定,依申请行政不作为的起诉期限为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不适用1年起诉期限)。 【备注1】依申请履行法定职责情形下,行政不作为起诉期限的“重新启动”——(1)依申请履行法定职责情形下,行政不作为案件的起诉期限为6个月;(2)如超过了起诉期限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即再次提出履责申请,起诉期限可重新启动。 解读2: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起诉期限应当适用6个月或者1年通常起诉期限——(1)《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依职权行政不作为的起诉期限如何计算;(2)依职权行政不作为案件中行政机关已经明示不履行相应职责的,起诉期限无法重新计算,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第46条规定6个月或者《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64条规定1年通常起诉期限。 【备注2】(1)对于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情形下行政不作为的起诉期限问题,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尚无明确规定;(2)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观点认为,只要行政机关法定职责持续存在,行政相对人可随时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不存在起诉期限问题。 【备注3】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情形下,只要行政机关依职权应履行的法定职责合法有效存在,行政机关即持续负担作为义务,该作为义务不因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而消灭,不受《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的起诉期限限制。 【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在起诉期限届满后另行提起不履行法定职责之诉能否受理问题的答复》([2015]行【摘要】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一般不宜直接认定民事合同的效力,当事人认为行政行为依据的民事合同无效或者应当撤销的,当事人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起诉期限届满后,又以行政机关拒绝改变原行政行为为由,起诉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但法律规范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出现新的证据等法定事由后应当改变原行政行为的除外。

【笔记】对2015年5月1日之前作出的行政行为能否请求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解读:(1)《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确认无效判决”系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增加的规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62条之规定,对2015年5月1日之前作出的行政行为请求确认行政行为无效,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笔记】约定由当地法院管辖的协议管辖是否有效?

解读:(1)约定由当地法院管辖,该管辖协议不属于必然无效,应当综合考量当事人的意思、合同类型、其他因素,能够确定何为当地的,应当认定为有效;(2)不能确定的,应当认定为约定不明确,管辖协议无效。

【笔记】什么是追索权保全制度?

解读:追索权保全制度包括按期承兑和按期提示付款——(1)根据《票据法》第40条第2款规定,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不包括对出票人的追索权);(2)根据《票据法》第65条规定,持票人不按期提示付款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不包括对出票人的追索权)。

【笔记】什么是前手?出票人是否属于前手?

解读:(1)根据《票据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前手是指在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该前手概念包括出票人;(2)但《票据法》上“前手”有时候是指直接前手,有时候是指所有前手,有时候是指出票人以外的前手,需要根据文义体系和立法目的作出合理解释。

【笔记】持票人因没有按期提示丧失对前手追索权能否对承兑人行使付款请求权和对出票人行使追索权?

解读:(1)《票据法》第《票据法》40条第2款规定,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第53条第2款规定,已承兑的汇票未按期提示付款不影响持票人对承兑人行使付款请求权——持票人因没有按期提示丧失对前手追索权,还可以继续行使对付款人(承兑人)的付款请求权,并且仍可以对出票人行使追索权。

【笔记】持票人未按期提示付款是否丧失对前手追索权?

解读:《票据法》第53条第1款规定了汇票提示付款期限;第61条第1款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第65条规定“持票人不能出示拒绝证明、退票理由书或者未按照规定期限提供其他合法证明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但是,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责任。”——上述规定隐含了持票人未按期提示付款将丧失对前手追索权的含义。因此,未按期提示付款的持票人将丧失对前手(不包括票据持票人)的追索权。

【笔记】出票人或者背书人进入破产程序后付款人或者承兑人能否继续付款或者承兑?该追索权能否申报破产债权?

解读1|出票人——(1)根据《企业破产法》第55条规定,出票人进入破产程序后付款人可以继续付款或者承兑,该追索权可以申报破产债权;(2)根据《票据法规定》第16条规定,出票人被宣告破产后,付款人或者承兑人原则上不能继续付款或者承兑并以该追索权申报破产债权,但不知道被宣告破产的事实除外。 解读2|背书人——(1)根据《票据法规定》第16条规定,背书人被宣告破产前,不影响付款人或者承兑人继续付款或者承兑;(2)但背书人被宣告破产后,付款人或者承兑人继续付款或者承兑原则上不能以该追索权申报破产债权,但不知道背书人被宣告破产的事实除外。

【笔记】债务人破产管理人能否解除房屋租赁合同?

解读:(1)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8条规定,破产企业对外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在宣告破产时尚未履行完毕,破产管理人有权决定解除;(2)合同解除后,承租人的损失应向管理人申报债权。 【注解1】(1)《破产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的管理人解除合同的选择权不应绝对化;(2)出租人破产后与承租人达成调解书确认租赁合同继续履行,在民事调解书被撤销之前破产管理人根据破产法第18条选择解除租赁合同不予支持。 【注解2】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对于破产申请受理时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管理人或者债务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予以解除:(1)决定解除合同——决定解除合同并通知对方当事人;(2)视为解除合一:自破产申请受理自认起2个月内未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者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解除合同;(3)视为解除合同二:决定继续履行合同但对方当事人要求管理人或者债务人提供担保而管理人或债务人不提供担保的,视为解除合同。 【注解3】(1)破产管理人未在法定期限内通知合同相对人,破产管理人丧失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的选择权;(2)但不能直接推定解除合同,合同是否解除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2)最高法民再55号《欧阳某某等与水城县都格河边煤矿普通破产债权确认纠纷再审案》 【注解4】(1)出租方的义务并非仅交付房屋的使用权即履行完毕,还负有在租赁期内对房屋保证使用、管理、监督等阶段性和持续性义务,只有在房屋租赁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出租方的义务才履行完毕;(2)出租人在租赁合同期间破产,租赁合同属于出租人未履行完毕的合同;如果承租方未一次性付清租金,属于双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管理人有权解除租赁合同。 【注解5】(1)《破产法》第88条规定“管理人自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二个月内未通知对方当事人,或者自收到对方当事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未答复的,视为解除合同。”(2)该规定是为了在破产程序中尽快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如管理人在法定期间内没有行使选择继续履行合同的权利即丧失了要求对方继续履行的权利,而不是双方已经在持续履行合同的情况下推定解除合同。 【注解6】进入破产程序后双方达成继续履行调解协议书,破产管理人无权通知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参考案例: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冀民终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