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讼也>> 百科分类 >> 法律问答

【笔记】行政许可是否具有可诉性?

解读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变更、延续、撤回、注销、撤销行政许可等事项作出的有关行政行为及相应不作为具有行政可诉性。 解读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行政机关未公开行政许可决定或者未提供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记录具有行政可诉性。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仅就行政许可过程中的告知补正申请材料、听证等通知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导致许可程序对上述主体事实上终止的除外。——(1)行政许可通知行为不具有可诉性;(2)但通知行为导致许可程序终止具有可诉性。

【笔记】如何确定行政许可适格被告?

解读:行政许可适格被告为——(1)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为被告;(2)作出行政许可的机关和上级批准机关为共同被告;(3)不予审查或者不予上报的下级行政机关或者管理公共实务的组织为被告;(4)统一办理行政许可以对当事人作出具有实质影响的不利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笔记】什么是行政许可查阅权?

解读:行政许可查阅权是指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监督检查记录。

惠尔普法|劳动者对于社会保险法征缴纠纷能否提起劳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

解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王某与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申请再审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法研[2011]31号 2011年3月9日)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的法定职责,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因此,社会保险法征缴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和民事案件受理范围。

【笔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要旨】(1)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属于可诉行政行为,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2)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属于可诉的行政确认行为,当事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笔记】属于用人单位原因超过1年工伤认定申请法定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解读:(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第1款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第2款第3项规定,属于用人单位原因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在扣除耽误时间后的1年法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

【笔记】第三人侵权与工伤竞合,受害人能否获得双份赔偿?医疗费能否双份赔偿?

【要旨】第三人侵权与工伤竞合,受害人有权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和第三人侵权赔偿双份赔偿。但医疗费作为实际损失不能获得双份赔偿,只能由侵权第三人赔偿,不属于工伤保险待遇范围。工伤保险基金或者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先行垫付医疗费的,有权向侵权第三人追偿。 【注释】第三人侵权与工伤竞合实行除医疗费用外的双赔——(1)受害人可以获得除医疗费外的双份赔偿(双赔);(2)但医疗费不能获得双方赔偿(单赔)。

【笔记】职工受到意外伤害负有责任能否认定为工伤?

解读:(1)虽然《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3项并未就职工对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负有一定责任时如何认定工伤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可以参考《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第16条的规定以及《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和原则进行认定——如果能够证明伤害后果系因职工故意或严重过失造成的,或者职工对伤害后果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即不属于意外伤害的范畴,不应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认定为工伤。(2)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对《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作适度从宽解释,不能要求“纯洁的受害人”,即只有在暴力伤害中完全无过错的受害人才能够认定为“履行工作职责”。

【笔记】用人单位能否以职工在其单位工作期间无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为由主张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

解读:(1)工伤认定作为行政确认行为,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职权对职工是否因工作受伤或患病的事实进行确认,该事实不因职工工作单位的变动而改变;(2)用人单位不能以职工在其单位工作期间无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为由主张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

【案例笔记】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能否与其他单位建立双重劳动关系?

解读:(1)属于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2)除此之外的其他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可以再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与其他单位建立用工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解析1】(1)双重劳动关系仅限于四类人员(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2)不属于四类人员的双重用工关系应当认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解析2】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可以与其他单位建立双重劳动关系。

【笔记】建筑公司赔偿包工头雇员工伤待遇后能否向包工头追偿?

解读:(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第1款第4项、第5项和第2款规定,建筑公司赔偿包工头雇员工伤待遇后有权向包工头追偿;(2)结合雇主责任应重于具有选任过错的用人单位责任的法律归责原则,包工头应承担主要的过错责任,建筑公司承担次要过错责任。

简法|未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程序,社会保险部门在催缴社会保险费程序中能否直接认定劳动关系?

解答:未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程序,社会保险部门在催缴社会保险费程序中有权直接认定劳动关系。 解析:(1)现行法律关于社保部门在行使催缴社会保险费职权时就双方间的劳动关系并未规定需先经仲裁裁决程序;(2)社保部门在催缴社会保险费决定程序中对劳动关系予以直接认定属于其职权范围,不违反法律规定。 【法规依据】(1)《社会保险法》第63条、第86条;(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12条;(3)(2009)行他字第12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 【参考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20)最高法行再507号

【案例笔记】当事人对已超起诉期限的行政行为请求行政机关更正登记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解读:行政行为已经超过起诉期限,当事人转而向行政机关提出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申请,但非基于新的事实和法律状态,也没有提出新的证据,行政机关不予答复或者不予变更登记、不予注销登记属于不可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否则就存在利用一个新的诉讼种类规避起诉期限的可能,人民法院对此应当不予立案或驳回起诉。 【解析】行政行为超过起诉期限的行政机关不予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属于重复处理行为不可诉。

【笔记】登记机关对权属争议房屋能否颁证?

解读:登记机关对权属有争议房屋不得颁证——(1)所谓“权属有争议的”,应当是指在登记机关审查、颁证过程中,客观上申请人申请办理转移登记的房屋存在权属争议的情形;(2)无论是登记机关主动发现,还是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只要客观上申请转移登记的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情形,登记机关就应当停止变更登记程序,不得办理转让登记手续;待相关权属纠纷依法解决之后,登记机关才能继续变更登记程序,并依照权属争议处理结果,依法对变更登记申请作出处理。

【笔记】行政机关登记发证后提出争议是否属于权属争议?

解读:(1)在行政机关登记发证前,争议双方均没有有效权属凭证,此时产生的有关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属于权属争议。(2)在行政机关已经登记发证后,所有权和使用权已经依法予以确认,所颁发权属证书对权属、四至范围界定清楚明确的,不属于权属争议,无需进行权属争议处理;仅在仅有一方的权属凭证包含有争议地记载的四至不清楚或者双方的权属凭证均包含有争议地但凭证之间对争议地记载的四至存在重叠、交叉或者包含等情形才属于权属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