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搜索条件: 公民

什么是招摇撞骗罪?

摘要1: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求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务,进行招摇撞骗,损害国家威信、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摘要2

三十二、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摘要1:372、申请宣告公民失踪373、申请撤销宣告失踪374、申请为失踪人财产指定、变更代管人375、失踪人债务支付纠纷376、申请宣告公民死亡377、申请撤销宣告公民死亡378、被撤销死亡宣告人请求返还财产纠纷

摘要2:无

某公司诉某公司产品说明书著作权侵权案

摘要1:【裁判要旨】具有独创性的产品说明书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裁判规则】在无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作品上的署名人为作品的作者。
【法条链接】
《著作权法》
第二条第一款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摘要2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2000)雨民初字第336号

摘要1:【案号】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2000)雨民初字第336号
【问题提示】电力设施需跨跃房屋建设,并可能给少部分公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时,此相邻关系应如何妥善处理?
【裁判规则】双方争议的被告架设35千伏春兰线的行为是否合法(即是否办理了施工许可证、是否具有设计资质证书、是否订立了书面协议、操作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要求等)是被告在经营活动中与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行政法律关系,不属于本案排除妨碍的审理范围。

摘要2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诉吴某某故意伤害案

摘要1:【裁判摘要】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公民对深夜非法闯入住地,暴力伤害其本人和他人者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摘要2

袁某某、包某某骗取出境证件案——具有中国国籍同时又持有外国护照的被告人的国籍如何认定

摘要1:[第69号]袁某某、包某某骗取出境证件案——具有中国国籍同时又持有外国护照的被告人的国籍如何认定
【裁判要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九条的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也就是说,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国公民定居外国;二是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而本案被告人1989年底受日本公司委托进驻××国××市工作,1993年2月以投资移民的方式花高价买取了××国护照,加入××国籍,1993年4月归国。袁闵钢只是购买了××国护照,实际上并未在××国定居。因此,被告人不符合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法定条件,在其未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办理退出中国国籍的申请并获有关部门批准以前,其仍具有中国国籍。

摘要2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7号:罗镕荣诉吉安市物价局物价行政处理案

摘要1:指导案例77号 罗镕荣诉吉安市物价局物价行政处理案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16年12月28日发布)
【裁判要点】
  1.行政机关对与举报人有利害关系的举报仅作出告知性答复,未按法律规定对举报进行处理,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六项规定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因而具有可诉性,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举报人就其自身合法权益受侵害向行政机关进行举报的,与行政机关的举报处理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具备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

摘要2

婚姻自主权纠纷

摘要1:【7、婚姻自主权纠纷】1.婚姻自主权(又称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婚姻问题上所享有充分自主的权利,不受任何人的强制和干涉。2.侵害婚姻自主权纠纷,是指因公民的婚姻自主权受到侵害而引起的纠纷。

摘要2:无

收养关系纠纷

摘要1:【21、收养关系纠纷(1)确认收养关系纠纷(2)解除收养关系纠纷】1.收养,是指公民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领养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从而在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确立父母子女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2.收养纠纷,是指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因收养关系而发生的纠纷。

摘要2:无

共有纠纷

摘要1:【48、共有纠纷(1)共有权确认纠纷(2)共有物分割纠纷(3)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纠纷】1.共有,是指两个以上民事主体对同一物享有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或者担保物权。2.共有纠纷,是指对同一物享有所有权、用益物权或者担保物权两个以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物之归属、共同份额、共有物管理、处分、分割等问题产生的纠纷。

摘要2:无

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

摘要1:【56、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1.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单位和个人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2.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是指因建设用地使用权归属、使用、收益、处分以及遭受侵害而发生的纠纷。

摘要2:无

仿冒纠纷

摘要1:【157、仿冒纠纷(1)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纠纷(2)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姓名纠纷(3)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纠纷(4)伪造产地纠纷】1.仿冒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中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使用他人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擅自使用其他经营者特有的、为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各种质量标志,导致消费者混淆和市场混乱)。2. 仿冒纠纷,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其他企业名称和姓名,通过伪造和冒用他人产品质量标志和产地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所引起的纠纷。

摘要2:无

侵害商业秘密纠纷

摘要1:【160、侵害商业秘密纠纷(1)侵害技术秘密纠纷(2)侵害经营秘密纠纷】1.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2.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或者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所引发的民事纠纷。

摘要2:无

串通投标不正当竞争纠纷

摘要1:【165、串通投标不正当竞争纠纷】1.串通投标,是指在投标前和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私下串通,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共同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利益,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相互勾结,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行为。2.串通投标不正当竞争纠纷,是指投标者为了达到承揽招标项目的目的,在投标前和投标过程中,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所引发的民事纠纷。

摘要2:无

申请确定选民资格

摘要1:【371、申请确定选民资格】申请确定选民资格案件,是指公民认为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民名单有误,向选举委员会申请处理后,对选民委员会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

摘要2:无

申请撤销宣告失踪

摘要1:【373、申请撤销宣告失踪】申请撤销宣告失踪案件,是指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他人确知失踪人的下落的,本人或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对宣告失踪人的判决,以恢复该公民失踪前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的案件。

摘要2:无

申请认定财产无主

摘要1:【383、申请认定财产无主】1.申请认定财产无主,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通过法定程序将某项所有人归属不明或者所有人不存在的财产认定为无主财产,并判决国家或者集体所有。2.申请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是指法院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据法律将某项财产宣布为无主财产,并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案件。

摘要2:无

(2013)宜民初字第2729号;(2014)锡民终字第1235号

摘要1:——父母对子女遗留冷冻胚胎享有监管、处置权
【裁判要旨】卫生部颁布的部门规章中关于胚胎不能买卖、赠送和禁止实施代孕的规定,是针对从事人工生殖辅助技术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并未对一般公民尤其是失独公民就其或者其子女遗留下来的胚胎行使监管、处置权作出禁止、限制性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基于部门规章的行政管理规定对抗当事人基于私法所享有的正当权利。在现行法律对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考虑到司法救济的终局属性,人民法院不能拒绝裁判,应当承担特定的司法责任。在人体冷冻胚胎监管权、处置权归属的问题上,应充分考虑胚胎处置权利的特殊性,结合伦理、情感、特殊利益保护等情理交融因素,在不违背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作出契合法理精神的判决。
【案号】一审:(2013)宜民初字第2729号;二审:(2014)锡民终字第1235号

摘要2

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北民一终字第14号民事判决书

摘要1:【案号】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北民一终字第14号民事判决书
【提示】行为人以未成年人违法为由对其作出侮辱的行为属于名誉侵权行为。
【裁判摘要】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行为人以未成年人违法为由对其作出侮辱行为,该行为对未成年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属于名誉侵权行为,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摘要2

2014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之八:秦某某诽谤、寻衅滋事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区分认定

摘要1:【裁判要旨】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要准确区分二者的犯罪构成。对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特定自然人、侵犯公民人格和名誉权的,应认定为诽谤罪。而网络寻衅滋事一般针对的是单位、不特定的多人或者公共事件,扰乱的是社会公共秩序;该罪要求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不仅指虚假信息被大量转发、评论等造成的网络秩序混乱,同时也要求造成生产、生活、工作、营业、教学等现实社会公共秩序的严重混乱。
【案号】(2013)朝刑初字第2584号

摘要2

李某某强制医疗案

摘要1:李某某强制医疗案——强制医疗程序的具体适用
【裁判要点】这一特别程序适用的对象,是指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适用该程序的目的在于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不受损害。
【案件索引】一审: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人民法院(2013)成刑医字第1号(2013年6月28日)

摘要2

郭现民与赵炳峰一般人格权纠纷一案二审民事判决书

摘要1:【案号】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0)安民二终字第435号
【裁判摘要】一般人格权是指公民、法人享有的,包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等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个人基本权利。人格尊严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人”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并得到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原告的人格权依法应当受到保护。本案中,被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常给原告发手机短信,进行威胁、侮辱、谩骂,其行为侵害了原告的人格尊严,并对原告的精神造成了损害。被告的行为是酿成本案纠纷的原因,被告应负全部责任。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抚慰金,于法有据,应予以支持。根据被告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确定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摘要2

贾××诉北京××气雾剂有限公司、龙口市××房配套设备用具厂、北京市海淀区××餐厅人身损害赔偿案

摘要1:【要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人身损害赔偿应当按照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除物质方面外,也包括精神损失。即给受害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的,也须给予抚慰与补偿。

摘要2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典型案例之六——媒体报道应当尊重个人隐私

摘要1:【典型意义】哪些信息是个人信息?哪些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那些有违公序良俗的个人信息是否应当受到保护?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案是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所谓博客自杀第一案。本案中,虽然原告王某的婚外情在道德上值得批评,但这并非公众干预其个人生活的合法理由。公民的个人感情生活包括婚外男女关系均属个人隐私,无论是个人通过互联网披露、还是媒体的公开报道,都应当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

摘要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环保部门就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有关问题的答复

摘要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环保部门就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有关问题的答复(法工委复字[2001]17号)
【摘要】
环境保护法第40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个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以上规定,如果当事人自接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超过十五天未起诉,超过六十日未申请复议,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做出处罚决定的环保部门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摘要2:【解读】《环境保护法》(2014修正)已经删除原《环境保护法》第40条15日起诉期限之规定(环境行政处罚决定起诉期限为6个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3]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已于2003年1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2月28日起施行。
【摘要】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经行政复议后,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涉及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不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注释】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结合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4项和第30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体系解释。

摘要2:【理解与适用】
1. 从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有关《行政复议法(草案)》的审议报告和有关讨论时所争论的问题来看,《行政复议法》第30条规定的行政复议的前置条件或者终局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均是指有关自然资源的行政确权决定 。因此说,《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规定适用复议前置的具体行政行为仅指,行政机关对有关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确权决定,不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2. 该批复中的“确认”,是指当事人对自然资源的权属发生争议后,行政机关对争议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所作出的确权决定。有关土地等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初始登记,属于行政许可性质,不应包括在行政确权范畴之内。据此,行政机关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的行为不属于复议前置的情形。
3. 《行政复议法》颁布以前我国的《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自然资源确权决定不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设置复议前置程序。《行政复议法》是根据这类案件的实际情况,设定这类案件以复议前置条件。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在《行政复议法》施行以后,均应当以复议为前置条件;《行政复议法》颁布以后,法律倘若规定复议为选择性程序的,应当执行后颁布的法律有关规定。
4.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4条的规定,国务院作出的所有的行政复议决定,不论是有关确权的复议决定,还是有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均为最终裁决,当事人对这类复议决定不服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均不得受理。
——蔡小雪:《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理解与适用,载《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2003年第1季(总第5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解读】
①《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针对的是行政确认行为;
②“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是指行政复议法生效之后的法律如果对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确认行为另有规定取消行政复议前置的,依其规定(《土地管理法》第16条没有关于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是否属于“法律另有规定”存在争议,应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
③对涉及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不应当适用行政复议前置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不履行人民法院协助执行义务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答复

摘要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不履行人民法院协助执行义务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答复(2013年7月29日 [2012]行他字第17号)
【摘要】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法定协助义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机关据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督促其履行;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行政机关限期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造成其损害,请求确认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行为违法并予以行政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摘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