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讼也>> 百科分类 >> 讼也经典案例 >> 刑事经典案例

王某某故意杀人、非法拘禁案

【问题提示】网上通缉逃犯,因其他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而如实供述办案民警未掌握的被通缉罪行,是否构成自首? 【要点提示】被网上通缉的逃犯,在潜逃期间因其他罪行被拘留,如实供述了办案民警尚未掌握的被通缉罪行,可以自首论。 【裁判要旨】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办案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还未掌握,但是其他地区的公安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应以自首论。 【案例索引】一审: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5)三刑初字第33号(2005年7月15日)(未上诉、抗诉)

龚某某等故意杀人、包庇案

【问题提示】在同时具备义愤杀人与杀人焚尸、抛尸两个情节的情况下,量刑时如何把握? 【要点提示】故意杀人后为掩盖罪行而抛尸、焚尸的,其行为已为杀人行为所吸收。应首先考虑认定义愤杀人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的情形,然后再考虑抛尸、焚尸情节对量刑的影响。 【裁判要旨】故意杀人后为掩盖罪行而毁坏、抛弃尸体的,应以故意杀人罪一罪论处。被害人有重大过错的故意杀人行为,应以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论处。 【案例索引】一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2)海法刑初字第2775号(2002年12月19日)(未抗诉、未上诉)

吴某某故意杀人案(正当防卫)

【问题提示】不法侵害人为男性、防卫人为女性的故意伤害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性别及由此造成的力量对比能否成为判断该不法侵害行为严重危及防卫人的人身安全及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点提示】在特定情形下,防卫人的性别及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力量对比应当成为正当防卫成立的一个重要因素。 【裁判要旨1】男子深夜闯入女性住所实施的暴力及侮辱行为,在具有实施拘禁、强奸、伤害等数个故意犯罪可能性的情况下,虽未实施具体犯罪行为,也应认定为行凶,可以对其实行正当防卫。 【裁判要旨2】在暴力行为人为男性、被害人为女性的案件中,在判断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时应特别考虑性别差异给被害人造成的心理恐慌程度。 【案例索引】   一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4)海法刑初字第696号(2004年7月29日)   二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一中刑终字第3051号(2004年9月16日)

谢某某非法经营案

【问题提示】犯非法经营罪的,在处予主刑的同时,应当并处被告人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的罚金。然而,有些非法经营犯罪没有违法所得,对这类犯罪是否仍应处以罚金?如果应该,那么如何确定罚金数额? 【要点提示】对没有违法所得的非法经营犯罪行为,依法应并处罚金,罚金数额应当参照被告人非法经营的数额,在该数额的1至5倍之间确定罚金数额。 【案例索引】   一审: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2007)龙新刑初字第570号(2007年10月29日)   二审: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岩刑终字第265号(2007年12月21日)

陈某某等虚报注册资本、合同诈骗案

【问题提示】 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实施犯罪的,应否认定为单位犯罪?   以虚报资本注册的企业名义签订履行合同是否具有不能履行的明知诈骗的故意?   在虚报资本注册的企业中进行有分工的犯罪是否认定为集团犯罪? 【要点提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实施犯罪的,应认定为自然人犯罪;以虚报资本注册的企业名义签订履行合同,具有不能履行的明知诈骗的故意;在虚报资本注册的企业中进行有分工的犯罪不宜一律认定为集团犯罪。 【裁判要旨】利用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取得登记的公司,在成立后无任何业务经营及收入,而以该公司的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不应认定为单位犯罪。 【案例索引】   一审: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昆刑一初字第180号(2005年12月1日)   二审: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6)云高刑终字第245号(2006年2月7日)

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简单的客户信息具有实用性功能的,应当认定为商业秘密

【问题提示】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能否采取民事审判中的“接触+相似”原则?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能否认定为商业秘密? 【要点提示】   在刑事审判中,认定是否侵犯商业秘密,不能采取民事审判中采取的“接触+相似”原则,而必须由公诉人证明涉案是商业秘密,清晰准确地描述涉案商业秘密的范围。   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如果是具有实用性功能,则应认定为商业秘密。 【裁判要旨1】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简单的客户信息具有实用性功能的,应当认定为商业秘密。 【裁判要旨2】采用反向工程方法获得并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案例索引】   一审: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2005)南刑初字第439号(2006年1月26日)   二审: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南刑二终字第4号(2006年12月15日)

李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

【问题提示】审理侵权商业秘密案件时,如何区分市场信息与商业秘密? 【要点提示】在经济活动中,公开的市场信息不属于商业秘密。但企业之间因商洽具体的经营业务而形成的信息,可以成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保护的对象。 【裁判要旨】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企业之间因商洽具体经营业务而形成的信息的,应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 【案例索引】   一审: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5)朝刑初字第2838号刑事判决(2006年12月19日)   二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7)二中刑终字第432号刑事判决(2007年12月17日)

刘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问题提示】在办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如何正确区分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这类案件处罚未遂的基本数额标准是多少,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定罪处罚? 【要点提示】对于行为人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获得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尚未来得及销售,货值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按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裁判要旨】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危及销售即被查获的,如果货值金额达到法定既遂数额3倍以上即15万元以上的,应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未遂)论处。 【案例索引】   一审:广东省潮安县人民法院(2008)安刑初字第9号(2008年7月8日)   二审:广东省潮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潮中法刑二终字第19号(2008年10月14日)

郑某某等信用卡诈骗案

【问题提示】以伪造国际信用卡、设立特约商户,并通过进行无货物交易的虚假刷卡方式骗取国内外发卡中心资金的,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要点提示】以伪造国际信用卡、设立特约商户,并通过进行无货物交易的虚假刷卡方式骗取国内外发卡中心资金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案例索引】   一审: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西刑二初字第90号(2005年10月20日)   二审: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陕刑二终字第141号(2006年1月20日)

余某某盗窃案

【要点提示】利用他人未退出银行自动取款机的信用卡转账到自己银行账户的犯罪行为对象并非是银行电子系统之电子数据,而是这些电子数据背后所承载的现实钱款,其犯罪行为并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此类行为并无受骗者,应认定构成盗窃罪。 【裁判要旨1】利用他人未退出银行自动取款机的信用卡将卡内存款转账到自己银行账户的,其犯罪行为对象是银行电子数据背后所代表的现实钱款,而非他人遗忘的信用卡本身。 【裁判要旨2】利用他人未退出银行自动取款机的信用卡将卡内款项转账到自己银行账户的,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以盗窃罪论处。 【案例索引】一审: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2008)浙杭下刑初字第76号(2008年2月18日)(未上诉、抗诉)

田某某诈骗案

【要点提示】银行出纳员采用自制“高额利率定单”虚构银行内部有高额利息存款等手段,吸纳亲朋好友的现金近百万元,用于归还个人债务和个人消费,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裁判摘要】银行出纳员用自制的“高额利率定单”,对外虚构单位内部有高额利率存款实施,将吸存的亲朋好友的现金占为己有的行为,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贪污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而构成诈骗罪。 【案件索引】一审: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平刑初字第111号(2003年11月17日)(未上诉、抗诉)

某某公司及彭某某、楼某某、陈某某、李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提示】保本付息承诺的委托理财行为性质是否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如何认定这类行为的涉案金额? 【要点提示】保本付息承诺的“委托理财”行为本质上是以委托理财为名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借用资金,是一种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该类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金额应以实际收取客户享有所有权的自有资金为准。 【裁判规则1】承诺保本付息进行所谓投资理财,属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裁判规则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涉案金额,应以实际收取的客户享有所有权的自有资金为准——证券公司以保本付息承诺的所谓受托投资管理名义吸收存款,构成犯罪的金额应以实际收取客户享有所有权的自有资金认定为妥。 【案例索引】 一审: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5)沪二中刑初字第117号(2005年9月9日) 二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沪高刑终字第160号(2005年11月7日)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3)沪一中刑初字第93号

【要点提示】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公司成立后抽回出资的,构成抽逃出资罪。但在公司成立后并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后,为了增加注册资本而进行变更登记,行为人在新的营业执照签发之前抽回出资的,不构成抽逃出资罪,而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 【案件索引】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3)沪一中刑初字第93号(2003年10月20日)

王某某、孙某某消防责任事故案

【裁判要旨】违反消防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致火灾发生、扩大、蔓延的,即使事后确定行为人对于火灾事故的发生仅负有间接责任,也可以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应以消防责任事故罪论处。 【裁判规则】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直接责任,是对消防安全工作所负有的直接责任,是指负有消防安全义务的人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执行的责任,而非消防部门对引起火灾后果的原因所认定的责任。 【裁判书字号】   一审判决书: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2004)鼓刑初字第36号判决书   二审裁定书: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徐刑一终字第97号裁定书

朱某某、刘某某危险物品肇事案

【要点提示】对危险物品的装卸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违反有关管理规定,造成运输车辆超载,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的,应按危险物品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索引】   一审: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人民法院[2006]浦刑初字第13号(2006年2月20日)   二审: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淮刑终字第18号(2006年5月15日)

李某某交通肇事逃逸案

【要点提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没有立即逃离现场,但在其送被害人到医院救治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其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案例索引】一审:河南省桐柏县人民法院[2005]桐刑初字第69号(2005年7月5日)(未上诉、抗诉)

宋某某、殷某某故意杀人案

【要点提示】行为人在小区内驾驶机动车肇事,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驾驶机动车肇事致人伤害后,将被害人运离现场加以遗弃并致人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裁判要旨】 ①在居民住宅小区内容驾驶机动车肇事的,因事故并非发生在公共交通道路上,其肇事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对肇事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以过失伤害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②在住宅小区内驾驶机动车致人受伤,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将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被害人遗弃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③介入因素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一定作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情减轻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案例索引】   一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3]一中刑初字第651号(2003年5月27日)   二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3]高刑终字第361号(2003年8月11日)

李某某交通肇事案

【要点提示】在交通肇事案中,只有为逃避法律追究或有能力救助被害人而逃跑的,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裁判要旨】 ①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②交通肇事弃车逃离现场后,主动报警并不逃避法律追究的,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案例索引】   一审:河南省长葛市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05]长刑初字第265号(2005年11月25日)   二审:河南省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6]许中刑一终字第16号(2006年3月3日)

冯某某交通肇事逃逸案

【要点提示】交通肇事案件中,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肇事者的肇事行为,而非其逃逸行为的,肇事者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裁判要旨】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害人伤情严重,即便及时送往医院也不能避免死亡,或者交通肇事行为发生时被害人已经死亡,即使肇事者逃逸,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 【裁判规则】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应从以下几个步骤人手:(1)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2)肇事者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逃逸;(3)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如果得到及时的救治,本来可以避免死亡的后果,但由于肇事者逃逸,被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导致死亡结果的发生。这是区分“因逃逸致人死亡”与否的关键。因此,要着重考察救助行为能否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如果从被害人的伤情看,即便及时送往医院也不能避免被害人死亡的,或者交通肇事行为发生时被害人已经死亡的,即使肇事者逃逸,仍然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而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司法解释中的“救助”,并没有特定的指向,既可以是肇事者的救助,也可以是他人的救助。及时的“救助”是确定逃逸与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中介。本案中,犯罪人连续肇事后弃车逃逸,没有对被害人实施救助,构成交通肇事及肇事后逃逸。但事发时正是傍晚交通高峰期,又位于人流较多的居民区,被害人林嵩遇害后即被群众及闻讯赶来的巡警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因此,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肇事者的肇事行为,而非其逃逸行为。肇事者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案例索引】一审: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法院[2005]东刑初字第95号(2005年9月21日)

梁某某、周某某等交通肇事案

【裁判摘要】肇事交通工具的单位主管人员不履行管理职责,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裁判要旨】对交通工具的营运安全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指令或强令交通工具的直接经营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裁判规则】根据《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无论船舶所有人是否亲自、直接经营交通运输业,都应当对船舶的营运安全负责。船舶的所有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指使或者强令船舶的经营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梁某某等交通肇事案

【案号】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2000)合江刑初字第150号 【裁判摘要】肇事交通工具的单位主管人员不履行管理职责,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裁判要旨】对交通工具的营运安全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指令或强令交通工具的直接经营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裁判规则】根据《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无论船舶所有人是否亲自、直接经营交通运输业,都应当对船舶的营运安全负责。船舶的所有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指使或者强令船舶的经营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应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陈某某交通肇事案

【问题提示】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要求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与伤亡结果或重大损失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要点提示】认定违章行为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必须是违章行为与伤亡结果或重大损失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注意区分根据交通管理法规而认定的行政违章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限。 【裁判要旨】违章行为与重大事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裁判规则】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为:(1)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2)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事故;(3)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所发生的重大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本案被告人陈全安有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交警部门亦据此认定陈全安负事故主要责任。但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陈全安的逃逸行为发生在后,本案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被害人张伯海酒后驾驶、没有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等。陈全安的逃逸行为并非引发本案交通事故的原因。因此陈全安的行为不具备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案例索引】   一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2005)南刑初字第1964号(2006年1月5日)   二审: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佛刑一终字第68号(2006年2月24日)

税某某非法制造爆炸物案

【问题提示】就非法制造爆炸物而言,犯罪数量是否是量刑的唯一标准? 【要点提示】被告人非法制造爆炸物数量巨大,依照刑法的规定,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其确因生产、生活所需,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符合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可免除或者从轻处罚”的规定。因此,对非法制造爆炸物而言,犯罪数量不能作为量刑的唯一标准。 【裁判要旨】 ①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中的爆炸物,包括炸药、发射药、黑火药、烟火药、雷管、导火索、导爆索等,但烟花爆竹等娱乐用品不应认定为爆炸物。 ②民俗风情中涉及爆炸物的生产使用,且未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可以认定为确因生产、生活所需而非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应当依法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 【案例索引】一审: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法院(2005)温江刑初字第116号(2005年7月19日)(未上诉)

醉酒驾车撞死人判一罪还是二罪?

【要旨】考虑到醉酒驾车引发交通肇事时,醉驾与肇事两个行为前后紧密相连,贯彻于同一过程,前一犯罪行为是后一犯罪行为发展的所经阶段,符合吸收犯基本特征,结合公平原则,此种情形应根据吸收犯原理,将危险驾驶罪吸收到交通肇事罪中,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醉酒驾车不再另行定罪,只作为量刑情节。

池某某危险驾驶案

【问题提示】危险驾驶犯罪案件中能否以及如何适用“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规定?如何认定从轻处罚情节? 【要点提示】   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设的罪名,在目前尚无任何司法解释对危险驾驶罪的量刑予以指导的情况下,认定“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要从被告人体内酒精浓度、有无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认罪态度、过往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犯罪动机等等因素综合予以考虑。   为送女儿去医院看病酒后驾车,并非法定从轻处罚的事由,但考虑到该动机的特殊性,可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案例索引】一审: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2011)穗越法刑初字第750号(2011年11月1日)。

杨某某、高某某危险驾驶案——教练明知且放任学员醉酒驾驶教练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犯罪

【裁判要点】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学员必须在教练的随车指导下才能驾驶教练车,教练对教练车拥有实际的驾控权力。因此,教练作为教练车的驾驶主体,对教练车的安全行驶负有直接的保障义务,其明知且放任学员醉酒驾驶教练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犯罪。 【案件索引】一审: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2013)新都刑初字第289号(2013年5月31日)